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宜昌市上半年培育新动能情况综述

来源:[ 三峡日报]   2016-07-29 11:00:54 作者:   选择字号:大

 提质增效新引擎

  58.8%,新经济占据宜昌“半壁江山”。

  在增速换挡、换道超越的关键期,意味着这座城市新动能的逐渐形成。

  这股新动能里,有刚刚注册的小微企业,它们是这座城市种下的新希望;有正在加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它们支撑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梦想;也有世界500强企业,它们推动“宜昌制造”遍及世界……

  但,压力难卸,挑战犹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持续的下行压力面前,这股新动能的“燃料”来自哪里?

  “创新!”这是扎根这片投资热土的每一位创业者、企业家共同给出的答案。

  孵化:在孕育中勃发

  14年前,它是一家被孵化的企业,成立初仅有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

  14年后,它已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摇篮”,企业年收入4000万元。

  从被孵化到孵化其他企业,崛起于宜昌的微特电子,依靠这种“孵化”创新,打造传感物联孵化器,凝聚60多家处在微特电子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

  这不仅是从1家企业到1个孵化器的转变,而是从1家企业到1个产业集群的聚合。

  作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孵化器的数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代表着一座城市创新创业的活跃程度,微特电子所打造的传感物联孵化器只是宜昌众多孵化器中的一个。

  在宜昌高新区内,坐落着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宜昌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高新区众多创业者提供孵化服务。

  “我们能有今天这种实质性的跨越,得益于我们企业拥有一个利于成长的‘家’,这个温暖的‘家’就是宜昌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创业13年的博思科技总经理张进说。

  还有太平鸟创客空间、智库@创业咖啡、点石众创空间等已建和在建17家孵化器,总规划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在孵高新技术项目1000多项。

  而这些数据,只是宜昌高新区孵化器建设情况。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在孵企业103家,在孵企业达到532家。成功输出技术成果600多项,合同金额达到30亿元,企业技术中心外包服务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

  成长:在发展中释放

  从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发展为阿里巴巴的合作者,2014年,陈小虎在宜昌高新区创办叮咚网络,如今已有120多家企业入驻,半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85后”李春娥白手起家,创办爵妙电子商务公司,让宜昌的农副特产品长在深山不愁“嫁”,翻着跟头涨身价,并创造出“每秒成交5单生意”的新纪录;

  从中央空调维保“跨界”到消防设备行业,2007年,颜怀略创立慧中电子,年销售收入由最初的68万元增长至2014年的1850万元;

  在宜昌,像这类创业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自领域成就着各自不同的精彩。

  而这种精彩的获得,离不开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滋养。

  不止一位创业者谈到“高新双创”平台对他们的帮助,在这个平台,原本分散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得到整合,需求方与提供方在这个平台内自主发布、自由选择、透明运行。

  还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宜昌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吸引了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小额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创新了保证保险贷款和中小企业集合贷等信贷融资产品,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困境。

  除此之外,还有“真金白银”奖励。今年,宜昌高新区召开的科技创新工作大会,对辖区科技创新创业优秀企业、项目予以奖励,奖金总额超过950万元,再创历年之最。

  在这些“黄金政策”和服务“养分”的滋养下,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新设立单位29262个,注册资本资2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31.2%。

  转型:在跨越中升华

  新常态下,有新生,有成长,也就有退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落后的产能必定会在市场的选择中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最新数据显示,宜昌原煤产量下降25.4%,黄磷产量下降9.5%。

  成长的企业,如何顺势而为,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转型升级,所有企业“异口同声”。

  安琪酵母专注科技创新,成为行业发展风向标。业绩预增公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亿至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至90%。

  东阳光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一批关键性技术,5个一类新药分别进入临床。

  人福医药通过整合、创新和国际化战略,已名列2015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28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型升级只是“行业翘楚”的独有“通行证”。

  “传统产业通过走技术创新的新路子,也可以大放异彩。”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刚说。

  作为一家茶企,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会集了全国30多名知名专家组成研发团队,开展自主创新,形成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品饮等全产业链。将推动企业实现年产能约3万吨,年产值约20亿元。

  正是这些以转型之道谋求发展的个案汇聚在一起,成就着宜昌稳健向好的发展局面。

  据了解,通过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新材料、生物产业利润分别增长50.3%和33.4%,高于全市工业利润增速39.8和22.9个百分点。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分别高于全市工业6.7和3.3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正演化成城市发展的澎湃新动能,驱动宜昌增速换挡,驶向下一个明天。(记者 雷鹏程 通讯员 陈晓君)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