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方敏 刘华容 记者 杨婧)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健康优先”的提出,意味着政府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优先”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新标识。宜昌市积极构建基于健康信息的精准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健康管理服务目标,真正实现“惠民”、“惠医”、“惠政”。
巩固结核病防治“宜昌模式”
8月25日,宜昌市疾控中心,省卫生计生委调研组现场听取中盖项目结束后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宜昌市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情况。
在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推动下,宜昌市在分级诊疗方面已打下较好的基础,下一步,将继续执行结核病单病种付费的政策,进一步巩固“宜昌模式”。此次调研坚定了宜昌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单病种定额支付政策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为中盖项目结束后后续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奠定了基础,以期借助医疗大数据与疾控工作相结合的发展契机,将结核病以及其他慢性病的管理带入新层面,在未来将疾控中心建设为能为政府在疾病防控方面的指挥、分析中心。
推进互联网+智能慢病健康管理
8月24日至26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专家专程来宜,调研慢病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搭建和运用、疾病负担问题的研究、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等前瞻性内容。
为实现慢病患者的智能化健康管理,将在西陵、杨岔路和白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放500台血压计和500台血糖仪。这批设备将患者居家监测的血压、血糖值实时传输至家庭医生的手机上。同时,所测血压可以全部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上,为医生的合理用药、准确诊疗、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
为配合宜昌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进行,积极探索智能化的设备在家庭医生随访服务中的应用,近日,将为家庭医生团队配备160套家庭医生智能随访包。随访包中包括平板电脑、血压计、血糖仪、尿常规检测仪、耳温枪、体重秤等设备,通过蓝牙将检测数据同步至平板电脑,再通过信息技术同步至居民的健康档案中去,实现了家庭医生团队的智能化。
搭建健康管理大数据中心
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依托宜昌“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工程”和全人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等基础数据,搭建健康管理大数据中心,建立全市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实现面向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健康监测支撑系统、公众健康服务门户、健康知识库管理系统;实现面向疾病人群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建设智能提醒系统、慢病管理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结核病监测与管理系统、质量控制与考核系统、数据分拣调度系统,实现群体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统计分析系统和健康白皮书系统。
目前,宜昌市健康管理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四部分工作:完成部分健康信息采集工作;统计出2015年1月1日至今的城区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例及分布情况,以及2010年至今的全市死因状况;通过智能报卡和分拣管理软件的应用,降低了传染病漏报率,提高了慢性病发现率、登记率和管理率;通过对健康监测设备和健康小屋一体化对接,并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关联,实现居民个人自我健康管理和动态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