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岚 通讯员刘雅莉
8月31日,湖北历时三年终于获批成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一员。湖北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宜昌,从先行先试到如今获批,精心准备了29个月。“获批后,宜昌市民有望直接‘海淘’,买到‘平价’进口商品,还能见到更多国外明星。出国旅行‘说走就走’,就业机会也将增多,体验外资医院医疗服务……”昨日,宜昌商务部门对宜昌片区如何定位,获批后给宜昌市民生活将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解读。
宜昌片区如何定位
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武汉、宜昌、襄阳三个片区组成,其中宜昌片区27.9平方公里。
市商务局局长米麦告诉记者,宜昌片区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等产业。重点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打造全球重要的陆江海联运物流中心、国际休闲旅游服务示范区、三峡区域开放合作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战略支点。
城市发展颇多收益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金融系主任覃朝晖认为,自贸区有助于改善宜昌外向型投资和企业运营环境,增强宜昌地区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引进更多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国际新兴产业等来宜投资。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设立自贸区后,能带动宜昌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加工贸易企业“零库存”生产,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促进梯度转移,从而加快区域产业发展。特别是有助于打破鄂西以及三峡地区的物流瓶颈,扩大与武汉、重庆两大城市圈合作,吸纳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在宜昌集散,更好发挥宜昌在三峡城市群中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自贸区也将有利于拓展宜昌文化旅游创新业态,推进跨界交融发展,加快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国家级、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综合改革区、压力测试区、政府再造区,在供给侧可以作为的空间巨大,必将有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企业收获更多红利
制度创新,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政府放权,大大提升企业投资自由度;扩大开放,服务业迎来机遇和挑战。自贸区的设立,宜昌企业将收获“红包”无数。
市商务局有关人士认为,未来引进产品时可逐步摆脱对上海、天津、广州口岸的依赖,做出口时也可直接从最近的口岸通向全球,企业成本将降低。
自贸区建设将带来优厚的税收、服务等政策利好,还将会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留学归国人员的到来。企业对海外的新兴技术引进更加便利。
自贸区有众多创业项目孵化园,如青年梦工场,现代资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创业都有税收优惠。自贸区营商投资环境比非自贸区要好,提供税收优惠,产业准入放宽以及政府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上海等自贸区的建设经验,海内外投资基金进入自贸区,将获得政策简化、与国际准则接轨、过境税费减免等优惠条件。
市民生活五大变化
直接“海淘”,买到“平价”进口商品,出国旅行“说走就走”,就业机会也将增多,在国内享受国外医疗服务……自贸区的设立,将会给宜昌市民的生活带来至少五大变化。
自贸时代的到来,将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不依赖第三方代购,直接在国外网站下单,通过网络支付平台付款。这意味着今后在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上就能“海淘”世界各地产品。进口商品不仅价格更实在,而且选择余地更丰富。市民也可以自己前往自贸区直销中心选购。
宜昌市民还将在国内享受国外医疗服务。外资医院的设立将进一步放宽,门槛大幅降低,不出国门就可以体验外资医院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由于自贸试验区可享受税费优惠,外资医院引进高端设备的成本将大幅下降,与内地医疗机构相比,患者有可能花同样的费用,享受更高级的医疗服务。
外资旅行社入驻自贸区,可享受自贸区的税收优惠,可以更便捷地获得出境游方面的资质,具有网络、管理、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推出的产品价格会更有优势,可选择的旅游线路也更多,市民出境旅游更加方便。
在区内创业办事流程简化,可享受进出口税收政策优惠、未来多项金融政策的创新优势。许多大学生、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将自贸区视为创业的热土。到时候,专业人才将有机会不出国门,就拿到远超同行业水平的“国际工资”。此外,随着自贸区里外资企业的增加,宜昌人就职外企的机会越来越多。
链接>>>
何为自由贸易试验区?
是自由贸易园区的一种,但又有一般自由贸易园区所不具有的功能。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和国际经贸规则新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试验田,是集金融、投资、贸易、科创、法制等领域的开放与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改革区,是全面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全面检验综合监管能力的压力测试区,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彻底改变行政理念、大幅提高行政效率的政府再造区。如中国现有的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有最近国务院审批的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