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半小时紧急追回巨款
阅读提示:
“老板”在QQ上安排工作,公司会计在电话和微信联系不上老板的情况下,将22万元资金汇出,才猛然发现这是个骗局。9月27日中午,宜都市民魏女士经历了惊魂一小时,好在及时发现,及时报警,民警快速动作,及时阻止了资金的转出,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老板”QQ上发来指示
9月27日中午12时03分,宜都市公安局陆城派出所接到报警,报警人魏女士(化姓)很着急,称自己刚刚遇到电信诈骗,被骗22万资金,刚刚转账,目前人还在银行。值班民警赵祖鹏、文岑昆迅速出警,赶到魏女士所在的银行,魏女士见到民警,焦急地述说了自己被骗的经过。
原来,魏女士是宜都一家贸易有限公司的会计,当日上午11时许,魏女士接到“老板”的QQ号发来的消息,询问魏女士公司的活动资金还剩多少,魏女士称要去银行查账才知道。“老板”让她赶紧去银行查一下,客户等着汇款。
魏女士马上赶到银行,查看公司账户还剩20多万活动资金。这时,魏女士的QQ收到“老板”发来的一个账号。魏女士给老板打电话,结果未打通,随后,魏女士又上微信向老板汇报,也未得到回应。
22万汇后发现被骗
魏女士正在纳闷,“老板”又在QQ上发来信息,询问款汇了没?并称“客户等得很着急”,不断催促。
虽然老板很少在QQ上安排工作,但魏女士心想老板可能有急事,就按照QQ上“老板”给的指定账号,将22万元汇到对方指定的账号。
转完账后,魏女士将转账凭证发给老板的微信。同时,再次拨打老板的电话,询问转账凭证收到没?结果,电话那头老板一头雾水,询问什么凭证,并称没要其打款。魏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遇到电信诈骗了,赶紧打电话报警。
民警查看魏女士手机,发现魏女士的QQ联系人上有两个“老板”,两个QQ号,虽然账号不同,但昵称与资料信息均一样,确实很难分辨。据魏女士介绍,这两个QQ号都是在案发前很早就加上的,平时很少说话。魏女士的老板平时也很少通过QQ安排工作,一般是通过电话和微信。
33分钟紧急冻结巨款
通过查询,魏女士将22万元汇出的账号,显示为河南郑州某开户行。民警立即电话汇报领导,紧急调集陆城派出所刑侦中队全体民警,兵分两路,一路联系银行查找资金去处,发现对方还未转账,另一路在派出所通过网络电信诈骗侦办平台操作,及时与省公安厅联系,将转账资金止付。
12点36分,民警经过33分钟快速动作后,22万资金被成功冻结止付。魏女士听到消息后松了一口气,对民警表示万分感谢,称自己以后转账一定会注意。
民警介绍,魏女士遭遇诈骗,有很大程度的巧合,两个QQ号太相似,并且很久以前就加为好友,让魏女士放松了警惕。其次,老板的电话刚好打不通,而魏女士没有更多点耐心核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9月27日,宜都市公安局民警已赴河南郑州调查,该案正在侦办当中。
记者从宜都警方了解到,今年9月以来,宜都市公安局加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防范进社区”工作,在社区下发张贴“6个一律”防范宣传警示语。民警提示居民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遇到电信诈骗后要及时发现,及时报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 王晶晶 通讯员 陈娅君)
相关阅读:
冒充老板要财务转账
办案民警介绍,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上实施诈骗的人也越来越多。网络案件涉及地域广、作案手段隐蔽、作案手法更新较快,导致破案难度较大。
民警剖析了此类“冒充老板让财务打款”实施诈骗的犯罪手法,是这样进行的:犯罪嫌疑人先在网上搜索企业QQ群号,然后混入群中“潜伏”,通过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观察,确定老板、财务人员等分别是谁,再摸清老板的说话方式和语气。时机成熟后,犯罪嫌疑人注册别的QQ号码,然后将头像和个性签名改成和老板一样的,再加财务人员为好友,并发出汇款指令。
这样防范:
转账前先打电话确认
那么网络用户在遭遇网络诈骗时应该怎么办?
首先,及时报案,找对报案地点。被骗人可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诈骗结果发生地、嫌疑人住所地报案。
其次,保存好证据。网络诈骗案件的犯罪人一般都是通过QQ、MSN、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和受害者联系。受害者要保存好网络聊天记录和交易记录以及对方的联系方式。最后,如实向公安机关反映案件事实。
警方也提醒市民,不要轻易打钱给陌生人的银行卡,不随便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以及电话号码,更不要听信他人到ATM机上根据别人指示进行操作。对于老板指示汇款的要求,一定要打电话或当面核实身份,确认后再转账。一旦遇到疑似网络电信诈骗的事情,第一时间报警。
同时,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审批规章制度,严密拨款流程,禁止利用电话、QQ、微信等通讯工具下达拨款指令;财务人员遇到此类情况,也要多留个心眼,主动核实,不要轻信任何人在网络、电话中提出的汇款请求。(记者 王晶晶 通讯员 陈娅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