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唐水唐孙孝华 记者 覃燕妮袁满 吴双)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这是闪耀世界的宜昌名片。
经济开放如何与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同步?
2015年11月25日,海关总署等四部委批准设立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宜昌人民终于拉近了与世界交流的距离,迎来开放发展新机遇。
内陆开放的“桥头堡”
宜化集团产品出口收入超过10%;安琪集团海外经营收入已超过1/3,其埃及工厂建成投产,产能利用率达到95%以上,2015年总投资4.63亿元年产2万吨酵母的俄罗斯项目破土动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宜昌经济发展如日中天,2015年GDP超过3000亿元,以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六大千亿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外向型经济居全省前列。
宜昌国际化步伐坚实有力。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高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作为宜昌对外开放的全新平台,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以其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将促进宜昌加快建成发展生产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分拨配送中心、展示中心,完善城市功能,极大地吸引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国际新兴产业等大型项目到宜昌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吸纳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在宜昌集散,增强宜昌地区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并将带动物流产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宜昌经济外向度。 一个区域性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开放的国际化平台,在宜昌应运而生,成为宜昌向世界开放的“桥头堡”。
活力经济的“试验区”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发挥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作用,是巩固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猇亭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卫华说。
近年来,宜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先全国全省、领先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如今又面临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大好机遇,势必会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引擎,担当起三峡城市群崛起的脊梁。
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将尽情施展开放平台功能,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勇担使命,义不容辞。
近年来,宜昌港口物流需求迅速发展,据统计,宜昌港口完成的吞吐量中,71%是为周边地区服务的。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无疑将发挥宜昌区位优势、大物流和大交通优势,把宜昌建设成为承接全球和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极和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助于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使加工贸易向内陆延伸,促进和带动鄂西以及三峡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区域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宜昌及三峡城市群乃至渝东、湘北、陕南等周边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对保税仓储物流的迫切需要。
同时,还将大大提升宜昌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与武汉、重庆两大城市圈合作,加快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优化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布局,加快使宜昌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城市区域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促进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这个开放新平台,将展示宜昌区域经济活力,提升经济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互利互惠、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内陆开放开发试验区,成为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市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共享发展的“胜利果”
大江奔腾,明珠闪耀。
9月9日,国家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进行了正式验收。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设想在积极谋划中,那就是在宜昌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设立保税商品展示店,开通跨境电子商务,打造鄂西最大保税商品展示和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保税物流中心相当于‘境内关外’,不仅进入中心的进口货物,可以缓交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下一步,我们还将创造条件,使广大市民能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进口消费品,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宜昌三峡保税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如亮介绍,目前,中心正在洽谈引进投资商,计划在保税物流中心和宜昌中心城区先行开设保税商品展示店,让宜昌老百姓直接受益。
“买全球,卖全球”,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以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姿态让企业和市民真正获得开放发展“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