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制造”故事将推向全国

本网讯(记者黄春梅)11月12日,中央新闻媒体“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采访报道团来到宜昌,采访我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挖掘“宜昌制造”的精彩故事。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接受了媒体集中采访。
马旭明向采访团一行介绍了宜昌经济发展情况、“十二五”工业发展情况,并重点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宜昌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做法。他说,我市抓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宜昌行动纲要》,提出到2025年拥有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制造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一批区域领先、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抓创新驱动,强化内生动力,积极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抓“两化”融合,强化智能制造,组织实施“宽带宜昌”行动,组织实施智能制造推广行动,目前我市已有54家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已优选20家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改造。抓绿色发展,强化持续发展,倒逼传统制造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加快搬迁入园和绿色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绿色产业。抓配套服务,强化政策扶持,及时出台“工业八条”、“城区工业十二条”、降低工业企业负担等系列政策,促进政策能量精准释放。
马旭明介绍,“宜昌制造”已有5个产品全球第一、4个产品亚洲第一、6个产品全国第一、2个产品全国领先。他还热情地为采访团重点推介了兴发集团、安琪集团、人福药业、天美国际、三宁化工、宜化集团、南玻集团、华强科技等“宜昌制造”的示范企业和领先品牌。
在宜期间,采访团现场体验了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大升船机——三峡升船机。为了试验三峡升船机运行有多稳,有记者做了一个实验:在进入承船厢的船舶船头立了一枚硬币,在升船机运行过程中,船舶随承船厢在10分钟内垂直下降100多米,硬币全程不倒,令所有记者为之惊叹。采访团还实地走访了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中小缸径低速柴油机制造最强企业之一,其创新转型、开拓智能制造国际市场的气魄和举措,吸引记者们不断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拍照,并交流提问。
本次采访团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央视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等媒体的40多名记者组成。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挖掘“宜昌制造”的精彩故事和成功经验,并向全国、全球推介。
副市长唐超及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研究室、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