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大强优美著华章

来源:[ 三峡日报]   2016-12-15 09:45:55 作者:   选择字号:大

  编者按

  白驹过隙,五年一跃。大城宜昌,欣欣向荣。

  在大强优美的大城之诺逐步兑现之际,我们即将迎来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召开。这是一次被寄予深切厚望的盛会,肩负着谋划大城宜昌新一个五年发展的神圣使命,全市人民翘首以待。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落地,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世界水电之都”——宜昌,恰似世界看中国、观湖北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洞察中国经济的现实图景与美好未来。

  瞩目湖北,宜昌成为除武汉之外,省内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市州城市;审视中部,宜昌的经济总量稳居同等城市第2位。

  这五年,宜昌坚持竞进提质,抢抓黄金机遇期,彰显了特殊的使命担当;这五年,宜昌坚持创新发展,万众一心筑大城,成就了湖北的绿色样本。

  五年发展路,回眸满园春。大城建设日新月异;现代产业强势崛起;县域经济高歌猛进;先后获得12项国家级金字招牌,承担2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建设任务……城市综合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均迈上全新台阶。

  自市五次党代会以来,宜昌以如椽大笔,生动描绘了经济社会的嬗变轨迹,也书写了激情荡漾的“宜昌答卷”。

  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效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实惠最多;体制机制创新最优……此“五最”,是宜昌近五年发展成就的高度概括。如今,一个五年悄然过去,又一新起点迎面而来。

  只有回首过去,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出多远。这,是一份值得细细品味的“十二五”成绩:

  经济总量连跨2个千亿级台阶,实现量级巨变:2011年跨过2000亿大关,达到2141亿;2014年跨过3000亿大关,达到3132亿。

  人均GDP连跨6个万级台阶,达到8.5万元(1.3万美元),是“十一五”末的3.27倍。

  在中部,宜昌经济总量在中部同等城市中进1位、稳居中部第2位。在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宜昌五年前进18位,从2010年的第73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55位,年均赶超3个城市。

  进入新常态,宜昌再现惊人爆发力。实力,往往需要数据支撑。

  2015年,宜昌GDP达到3384.8亿元,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85亿元,是2010年的3.2倍;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573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47亿元,增长13%,总量是“十一五”末的1.98倍,年均增长1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亿元,增长24.9%,总量是“十一五”末的4.83倍,年均增长37.0%。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跨过100亿大关,达到114亿元;2013年跨过200亿大关,达到206亿元;2014年达到271亿元,首次超过中部老大洛阳;2015年跨过300亿大关,达到339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实现2486.12亿元,增长8.8%。1至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5.36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97.55亿元,增长1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94亿元,增长18.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国,位居中部、沿江同等城市前列。

  五年征程,不寻常。在这份“答卷”的背后,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宜昌力量”。

  这力量,来自狠抓项目建设的战略眼光,来自建强优势产业的不懈追求,来自攻坚绿色发展的深度实践。

  重大项目,顶天立地,成为大城建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宜昌先后争取宜巴高速、保宜高速、郑万铁路宜昌段、宜昌经荆门至襄阳高铁、宜昌东至郑万铁路连接线、江北翻坝铁路、宜昌铁路物流基地、三峡机场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并获得国家支持。

  目前,三宁化工、云池港二期、三峡物流园、东山大道BRT、至喜长江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营运,凌云飞机维修基地、兰台科技园、惠科电子等项目建成投产,江北翻坝铁路、城市轻轨等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2012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63亿元,投资总额稳居省内第2位。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0亿元,增长18%,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

  千亿产业,竞相发展,与宜昌的大城建设同频共振。从2012至2015年,全市每年新增一个千亿级产业。

  2012年,精细化工产业总产值率先突破千亿,预计今年完成产值1980亿元,是2011年879.3亿元的2.3倍。

  2013年,食品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预计今年完成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是2011年656.2亿元的3倍。

  2014年,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千亿,预计今年完成产值1200亿元,是2011年764.7亿元的1.6倍。

  2015年,现代物流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全市物流企业达到2022家,物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为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宜昌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全面落实“去降补”。统计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已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5家共78条生产线。涉及电力3万千瓦,5座30吨电炉,水泥熟料产能36.7万吨,印染棉针织布产能3600万米,造纸产能14.5万吨,制浆产能24.2万吨。早在2014年,宜昌“十二五”万元GDP能耗降低17%,实现目标任务进度的106.02%,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十二五”时期,宜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11.2:60.6:28.2,调整为2015年的10.9:58.7:30.4,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

  郡县治,天下安。远眺江浙,经济发达之源均在县域。反观宜昌,县域群雄对标“全国百强”,在筑梦大城中竞相比高。

  五年来,各县市区奋力发展,主动建功长江经济带,挺起了宜昌跨越的脊梁。

  看江南,宜都最风流。作为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宜都在短短几年内破茧重生,连续13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单位,成长为湖北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并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县市。

  2014年,以第98位的排名首次跻身全国百强。2015年,再度跻身全国百强,首次进入“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行列,成功实现“双百强”目标。这是继省内的大冶之后,湖北第二个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县市,也是宜昌首个百强县市。

  然而,宜都的发展,又是各县市跨越赶超的参照。夷陵、枝江、当阳等县市咬定百强目标,纷纷大显身手。

  夷陵区将全国百强县市区作为赶超标杆,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不断保位进位。2012年位居第5位,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位居Ⅰ类第3位,2015年跃升为Ⅰ类第2位。

  与百强比拼与较量,就要补齐现实的短板,寻找向上的空间。这五年,宜都、当阳、枝江、夷陵四区县,始终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前列。

  今年,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宜昌实现“三进六保”,进入第一方阵。全市9个县市区均实现了保位,夷陵、枝江、秭归均比上年度前进一位。

  各县市主动向宜昌靠拢,在高质量与可持续的发展中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也化为宜昌大城建设的强劲脉动。同时,积极践行“三维纲要”、推动“四化同步”,齐力打造县域经济的升级版。

  从曾经的“半壁江山”,演绎成当今跨越发展的“主力部队”;从宜都的“一枝独秀”,到其他县市的“百花齐放”;从过去单纯的“速度领先”,再到新常态下的“量质兼取”……县域方阵的全面崛起,将为宜昌未来实现“两个率先、两个进位”宏图装上新的引擎。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