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宜昌实践》在京首发
本网讯(特派记者王莹)“‘宜昌实践’有理论基础、中国风格、宜昌特色,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有重大推广借鉴意义。”1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与宜昌市政协共同举办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地方实践”研讨会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宜昌实践》(简称《宜昌实践》)出版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由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编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宜昌实践》一书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学者高度肯定。这是中共中央党校第一次为地方探索实践作专门总结,也是中共中央党校首次举办政协主题研讨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市政协特别是第五届委员会,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展了一系列试点试验,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围绕基层政协协商民主接地气不够、增密度不够、针对性不够、抓落实不够的问题,探索建立了“两进”“三联”“四请两公开”制度;构建了计划性协商的会议平台体系;创新形成了“六步协商”方法,搭建了“两活动一评议”民主监督载体,在全国地方政协形成了鲜明特色。
自2013年起,由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主任刘学军带领的研究团队,对宜昌政协协商民主实践进行了近4年的跟踪研究。通过深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政策加以分析提炼,最终形成《宜昌实践》一书。《宜昌实践》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政协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全书38万字,分别从政协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地方治理、主体建设、制度建设八个方面对宜昌政协协商民主实践作出了较为全面、完整的解读和理论分析。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为该书作序。他在会上说,《宜昌实践》对于读者从总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兴起背景,宜昌的独特做法成就及其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都有一定价值。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惠丰表示,宜昌政协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对于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对于讲好中国的协商民主故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卓泽渊致辞。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编译局、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单位专家学者结合《宜昌实践》,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地方实践作了交流发言。
市政协主席李亚隆,副主席黄克、蔡建国、屈鹏,秘书长谭卫国出席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