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铸辉煌
“实体经济是强省之基、富民之本!”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体经济浓墨重彩,成为2017年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报告还指出要营造尊重创新创造、尊崇企业家精神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
如何真正让企业家拥有更多获得感?如何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振兴实体经济?连日来,宜昌代表委员就此积极建言,共同谋划破题之策。
企业:加强创新向一流
“主导产品麻醉药品亚洲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
这是成立于2001年8月的宜昌人福药业公司,用10多年时间创造并保持的发展辉煌,并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着“全国最大的麻醉药品定点研发生产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字号招牌的分量。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处在“高位”的宜昌人福,却继续走出了高速发展的“独立行情”,产品既叫好也卖座,一举闯出国门,走向海外大市场。
该公司董事长李杰说,近年来宜昌人福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初见成效,公司OTC产品顺利进入美国市场,麻醉制剂产品已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下一步进军欧美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不愁钱,产品不愁市场,发展不缺技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缺啥?“希望省级层面对走向海外市场的医药企业给予更大支持力度。”在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李杰代表说,其他国家对于进口医药产品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由于对政策不熟悉,碰到很多阻碍。
他认为,如果国家、省级层面相关管理部门,给予走向海外市场的医药企业更大帮助,可以让企业更快熟悉其他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规定,提速企业国际化步伐。
他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宜昌人福在推动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将积极寻求国际合作,让技术也走出去。在产品开发创新,技术质量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主动与国际接轨,向一流迈进。
资本:建强市场引活水
“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意义,在于让企业获得良好的融资渠道,但目前我省四板市场的融资状况不佳,聚集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效果不尽人意。”李建平委员说。
他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更加迫切需要资本市场助力,应加强区域资本市场(四板)建设,将资本市场的血液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做好制度设计和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和机制配套。”李建平认为,要切实打通四板市场挂牌企业的融资渠道,让四板市场真正成为企业融资的蓄水池和发展的助推器。
四板市场挂牌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很难得到金融机构认可的原因是什么?
李建平说,根本原因在于挂牌企业质量参差不齐,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敢投。为此,他建议要适当提高挂牌企业的准入门槛,严格规范挂牌审查,保障挂牌企业整体质量。
但在他看来,提高门槛还只是第一步,企业挂牌后不能不管,任其发展,而应建立稽查和淘汰机制,对挂牌企业进行监管,指导和监督挂牌企业规范运行。同时,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审查体系,扩大四板挂牌企业受益范围,推动促进挂牌企业股权融资,将基金的活水引流作用落到实处。
“加大四板挂牌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他还建议政府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除了挂牌补贴之外,给予挂牌企业专项资金、配套资金、税费减免、财政贴息、财政奖励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优质企业进入四板市场的信心和积极性,助推区域性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营造环境优服务
省人大代表石显银说,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全力振兴实体经济,体现了问题导向,也抓住了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和要害。石显银认为,要振兴实体经济,关键要抓好四个方面的环境优化:
一是要优化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要通过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充分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手段,对实体经济在项目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促进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二是要优化良好的要素环境。在项目供地、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重点向实体经济倾斜,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是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多证合一”“一证多职”,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同时要进一步落实营改增政策,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特别要通过金融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四是要构建良好的亲商环境。对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多关心,多支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好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
特派记者雷鹏程王莹(1月19日武汉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