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谭莹
核心提示: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过年,过的是传统,是习俗;过的是传承,是回忆。很多人吐槽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正是因为少了这些年俗。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那么一群人尤其是有一些老年朋友仍在坚持着那些记忆深处渐行渐远的年俗。
许多人吐槽:年味儿变淡了
“百节年为首”,以除夕和春节为中心的过年习俗,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伟大节日,它犹如明灯,以其永久而特异的光芒辉映着历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至今仍是全球华人无比心仪的盛大节庆。而宜昌地处巴楚文化要冲,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创造、形成了灿烂而独特的年俗文化,如拜祖先、吃团年饭、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守岁、舞龙舞狮采莲船儿、穿红戴绿去拜年、发压岁钱等繁缛的习俗。
但很多人反映,相较于过去的过年,如今虽然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但过年越来越简单,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家住猇亭的39岁陈女士说:“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就能嗅到年的味道,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的吃食,熏腊肉,炒瓜子、花生,炸麻叶儿,除此之外,小孩子们大多会添置一身新衣裳。穿新衣、吃好的、得红包,小时候的我一到过年就开心得要命。可现在的小孩似乎找不到这种快乐的感觉了,前几天我还问我11岁的女儿过年打算干什么,她回答说过年就是睡觉、看电视。我忽然觉得很心酸很遗憾,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在女儿的心目中竟已变得如此平淡。”
今年37岁、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杨先生回忆:“小时候,每年过年我都随爸妈回长阳老家。除夕之夜,一大家人围着火笼,边吃零食喝茶水边说说笑笑,很温馨很热闹。如今,我春节依然会陪爸妈回老家,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老家的房子几经改造,早就没有火笼屋了,大家只能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春晚,可即便如此,还有一些人心不在焉,忙着用手机发短信。以至于我爸最近几年常常感叹,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退休教师刘老先生道:“以前过年家里人都要添置新衣新鞋,一年上头就指着这一套新的,自然是殷切盼望。可现在条件好了,随时想买就能买,欣喜感也就少了。以前,小孩子难得吃点好的,可现在谁家的小孩子不是零食随便吃?所以,过年对他们而言缺乏特别的吸引力。至于年轻人,平时要忙工作,过年对他们来说最渴望的恐怕就是好好休息,如此一来,哪还有什么年味儿?”
老人们表示:传统年俗仍要坚守
家住南津关的丁阿姨今年64岁,她是传统年俗的坚守者。离年尚有一个多月,就开始准备各种年货,主要以腊货为主,猪头猪尾巴、香肠、腊肉、熏鸡、熏鸭、熏猪肝等。每年腊月二十三,她都要“打扬尘”,把屋里屋外,上至房顶瓦缝下至地脚旮旯都要清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窗帘、床单被套什么的都清洗干净,以此迎接春节的到来。忙完这些,她还不能歇着,之后几天陆续开油锅炸绿豆丸子、藕丸子、肉丸子、鱼丸子等。忙忙碌碌到了除夕当天,她更是“隆重登场、大展神威”,天不亮就起床,煮猪头猪尾,做蒸肉、扣肉,制作各种荤素菜肴不下二十道,而这所有忙碌都是为了一年一度的团年饭。丁阿姨告诉记者,团年饭里的猪头猪尾,象征一年做事有头有尾,各种丸子搬上桌寓意着团团圆圆,另外,少不了一条整鱼,代表年年有余。
不过,丁阿姨的儿子媳妇并不赞成她为了过年把自己弄得又忙又累,总劝她把这些繁文缛节能省则省。“儿子最烦我熏猪头,认为现在已经没有人吃这个了,但我总觉得这是个吉利意思,不能丢弃。”
在丁阿姨家中,每年吃团年饭也有很多讲究。如饭前贴春联、放鞭炮、叫祖宗,尤其在拆分煮好的猪头时,取下的第一块“核桃肉”(猪脸颊部的瘦肉,形似掰开的核桃)一定要盛放在专门的碗里,敬呈给祖宗们吃。吃团年饭时,全程把门紧闭,待大家酒足饭饱,才由老伴儿把门打开,开门时还得口占四句:“财门大打开,金银滚进来,滚进不滚出,金银堆满屋。”对于家中延续至今的这些老传统,丁阿姨的儿孙多用一种好笑的心态来看待。
住在城区刘家大堰的70岁胡爷爷也对传统年俗颇为看重。年前写春联、贴春联、挂灯笼,除夕当天的团年饭后去墓地给父母“送亮”,除夕之夜把家里每个房间的灯都打开、守岁过子时,正月十五的晚上再去给已逝的父母“送亮”,再度把家里的灯打开。他说:“受居住环境的影响,很多年俗我已经没办法坚持,但敬祖先这一条无论怎样都不能丢,三十、十五去‘送亮’,不仅是缅怀父母先人,也是向子孙后代宣扬孝道的一种方式。”
专家观点:传统文化不应丢弃
西陵区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帮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在城乡长大的我,孩童时盼过年,吃肉鱼感悟着年味;穿新衣感悟着年味;写对联、贴门画感悟着年味;走亲访友感悟着年味;炭火旁边嗑瓜子听故事感悟着年味;踩高跷、看大戏感悟着年味;把压岁钱拿在手里感悟着年味;举着红灯笼走东串西感悟着年味;声声爆竹中感悟着年味;叩拜天地君亲师中感悟着年味。每年有年,每年有味,这个味,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习俗,也是科技不发达的农耕时代,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庆民俗之一。
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是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步得到了满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愁吃穿成为普遍现象。此外,城市化步伐加快,许多村庄在消失,许多人住进了高楼大厦,农耕时期“两村十八户,我在中间住,搭个窝棚屋,熏点过年肉”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为了净化空气,禁止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成为必然。
但我认为传统的年俗不应被丢弃,现在许多人到宾馆饭店订“团年饭”,吃出了时尚,但少了自己动手、品尝年味的乐趣。应提倡发扬春节中国传统习俗,如原汁原味的舞狮子、舞龙灯、采莲船等民间文艺。至于“团年饭”嘛,还是众人出手,全家共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