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记者探访枝江市七星台镇肖家桥村

来源:[ 三峡宜昌网 三峡日报]   2017-03-06 10:05:07 作者:   选择字号:大

 跳出村外“拔穷根”

  本网讯(记者 金贵满 通讯员 姚红 李金欣)地处平原,与荆州接界,跨过沮漳河,就是辽阔的江汉平原。

   北有汉宜高速、汉宜高铁经过,往南2.5公里就是318国道。

   枝江市七星台镇肖家桥村,这个人均耕地面积3亩多的平原村,怎么就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呢,靠什么脱贫出列呢?

   2月28日,记者进村入户探寻究竟。4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陈中春说:“我们跳出村外,想了很多办法,今年出列没问题。”他眼神坚定,闪烁着希望之光。

   第一跳:升杆拆墩,打开“寨门”突围

   采访中,远处不时有高铁列车呼啸而过。

   而穿村而过的高铁涵洞下,铁路部门为了保障桥涵安全,设置了限高限宽杆。

   “以前限高只有3.2米,大货车根本过不去。”村民肖大爷无奈地说,还有收割季节,大型收割机根本无法通过限高杆,有时把轮胎放了气还不能过,最后卸掉上面的设备才通过。

   不仅如此,沮漳河大堤肖家桥段面上,也设置了限宽水泥墩。前年,市歌舞剧团来村里慰问演出,流动舞台车过不了水泥墩,围着村子绕了几个小时,原定8点半钟的演出,10点半才赶到。“经过市镇协调,将涵洞下的路基下降了半米,涵洞限高升至3.7米,但大货车还是无法通过,那只有走沮漳河堤了。”陈中春说,目前正在向上面反映,尽快拆除沮漳河大堤上的3处水泥墩,“不然,我们村的1000多亩蔬菜怎么运出去呀?”

   第二跳:产业脱贫,在城里有分红

   平原地区的贫困村,种植大宗农作物,这几年效益很低。

   陈中春介绍,虽然引导农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但市场瞬息万变,大片好田,硬没产出大坨“金子”。

   肖家桥的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增收明显,村里还鼓励600多劳力外出务工。

   “我们还在枝江城区有投资,每年可分红5万多。”陈中春的话让记者很吃惊。

   原来,今年初,枝江市整合资金1500万元,在马家店创业园厂房屋顶集中建设2兆瓦的光伏发电站,确保30个贫困村年均获得5万元的光伏发电扶贫收益。

   “1月7日,光伏扶贫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了。”陈中春说,他和几个村干部去光伏电站看过几次,瓦蓝瓦蓝的一大片,很有气势,“没想到离村30多公里的城区,还有我们村的扶贫产业。”

   第三跳:异地兜底,一个都不能少

   肖家桥村有精准扶贫贫困户23户62人,主要是因病因灾或老弱病残。“只要户口在肖家桥,我们都要管。”陈中春翻开贫困户的档案说,现在还有3个贫困户不在村里居住,但各级帮扶一刻都没耽搁。

   51岁的肖文芹是个聋哑人,多年前带女儿到10多公里外的鲜家港村投靠亲戚。老房子长年没人居住,破旧不堪。去年1月,肖家桥村争取危改资金,为她建起一栋占地60平方米的新房。

   84岁的村民娄垂礼长期患病半身不遂,和80岁的老伴肖文秀借住在20公里外的江口集镇。村里老房子越来越破烂,几亩田也荒芜着。村委会召集村民帮他们维修好旧房子,协调村民帮他们种上田。春节前,陈中春去江口集镇看望两老,娄垂礼拉着他的手说,“这么多年,村里还记得我们,有房就有根,我们还是肖家桥的人。”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