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伊洛
作为山水之城的宜昌,自古以来,从不缺乏“细腻大气并存,家国情怀兼修”的魅力女性。从王昭君到邰丽华,宜昌女性英雄辈出。近年来,宜昌200万妇女在市妇联的团结带领下,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不让须眉,在精神文明建设舞台上尽展时代风采,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中奉献聪明才智。她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半边天”作用。
2016年全市妇女工作亮点频出
近年来,市妇联围绕精准扶贫,出台《“巾帼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募集资金668.5万元,推动5000余户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在抗灾救灾工作中,争取社会组织和企业支持,为困难群众及抗洪女性和驻地部队官兵捐赠资金物资550多万元。在兴山县举行全市“精准扶贫亲子结对”早教下乡公益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捐赠25万多元的幼儿教学设备及营养奶粉等物资。
大力推进“2111”工程(当年新增就业20000人、新上项目1000个、新培植带头人100人、新建示范基地10个);成立22亿元女性创新创业基金,帮助解决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6亿多元;举行妇女专场招聘会108场次,解决妇女就业1.9万多名;探索“互联网+妇联”新模式,筹建全市女性电商创业基地;木兰花、众创空间、和艺孵化、关爱单亲家庭协会等“妇”字号创业品牌做大做强,宜昌“木兰花”公司进入“全国家政百强”。
深入推进“儿童早教”,圆满承办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省级师资培训暨省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建设全国项目示范点15个。建设“儿童快乐家园”5个、“安全体验教室”2个、“爱心小课桌”600余家,有力惠及广大儿童。
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荣获全国全省表彰20个。举办“好爸好妈好孩子 我家最美故事”征文比赛,参与家长和学生2万多人。农村“人情风”治理调研成果由市纪委牵头在全市进行推广。深化“家庭助廉”,组织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及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家属开展廉政教育150多人次。在全省首推“家庭公约”试点。宜昌经验在全省社会性别主流化专题研讨班上交流推介。
大力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对接10个社区开展心理疏导和家庭关系修护。完成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13件,帮助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06.3万元。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共义务救治1500余人。深入推进“金凤工程”、“彩虹行动”、“关爱女童”、“儿童安全自护”、“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儿童项目45个,开展单亲困难家庭爱心慈善拍卖捐赠大型活动、关爱听障儿童“天籁列车”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大型励志儿童舞台剧演出及“母亲邮包”活动,共募集资金及物资1200多万元,资助困难儿童1600余名。
与此同时,投资1.2亿元的宜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建设阶段,成为国内唯一与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战略合作的单位。
2017年多个“礼包”送给全市女性
2017年,市妇联将积极争取将“儿童早教”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及精准扶贫
内容。深入推进家庭关系修复工作。加强妇女人才库建设,挖掘一批女性乡土实用人才、团结一批企业界女领军人物、培养一批女性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积极整合“优势资源”,着力解决我市部分地区出生人口
性别比偏高、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女干部偏少、妇儿发展环境不优等妇女儿童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同时,深入推进城乡妇女创新创业工作,大力实施“2111”工程。围绕精准扶贫,深入推进精神观念脱贫、助学启智脱贫、创业就业脱贫、产业帮扶脱贫、健康兜底脱贫、公益救助脱贫“六大巾帼脱贫行动”,大力实施巾帼创业指导、新型女农民培育、示范典型带动、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为主要内容的“四大计划”。
在为妇女维权方面,深化“建设法治宜昌 巾帼在行动”,广泛宣传《反家庭暴力法》。配合全面“二孩”政策,推动出台生育保障和平等就业相关政策。常态化推进12338维权热线、巾帼律师维权志愿服务和法律援助、“平安家庭”创建以及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等工作。深入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大力开展“家风家教家训”传承,继续深化“家庭助廉”、农村“人情风”治理以及“流动家长学校”、“好爸好妈好家风”、“绿色家庭生活行”等活动,以好家风促党风、转政风、带民风。
大力推进宜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金凤工程”、“彩虹行动”、“儿童之家”、“关爱女童”、“爱心小课桌”以及贫困母亲“两癌”免费检查救助、单亲特困母亲“安居工程”等项目,打造“巾帼关爱”特色品牌。积极推进女性集中的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妇女聚居地“妇女之家”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