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绿化美化成果大力提升森林质量
2016年,全市上下全面实施“绿满荆楚”战略,创新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按照“增绿量、上档次、创特色、出精品”的要求,重点实施主城区生态建设工程、三峡坝库区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生态廊道绿化美化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绿色产业富民工程,完成植树造林28.06万亩,主城区植树20.78万株,在全省率先完成绿色全覆盖造林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7%,森林蓄积量达6174万立方米,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达1000亿元以上,城乡生态面貌不断改善,森林惠民效益逐年提升。
2017年,全市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四个着力”等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加强管理、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创造特色”目标,创新国土绿化机制和产权模式,推进国土绿化由全域绿化美化向全面提升森林质量转型,确保森林覆盖率年增长0.1%,森林蓄积量年增长3%。一是巩固“绿满荆楚”和绿化美化行动成果。重点抓好绿化美化行动重点工程管理、城乡造林绿化灾后补植补造、门户绿化和通道绿化水平提升、新造林后期管护等工作,确保种下的树成活、成林、成荫、成景。二是加强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认真落实《湖北省长江经济带造林绿化行动计划》,加强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项目。三是着力提升森林质量。扎实完成森林抚育工程,规范森林经营行为,优化森林树种结构。积极推进退化林修复,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积极培育良种壮苗,科学确定造林树种和植被恢复方式,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四是认真抓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强化全民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自愿”为原则的义务植树新机制。义务植树向认建、认植、认养、认捐林木绿地等多种形式转变,大力倡导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唤起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植绿、护绿、兴绿、爱绿的生态文明意识。五是大力开展森林城镇和绿色示范乡村创建。切实把森林城镇和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多方筹措绿化资金,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形成创建的强大合力,加快全市乡村绿化美化步伐,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春雷行动”保护森林资源
2016年,全市严格生态红线管理,坚持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及林地用途管制,深入开展“五乱”治理和打击非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人员2927人次、出动车辆440台次,共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499起;严格落实“双线四级”森林防火责任制,坚持把防火责任、防火宣传、防控措施、应急储备落实到基层一线,全市发生一般性森林火灾3起,过火面积1.47公顷,受害森林面积0.8公顷,森林受害率0.0005‰,远远低于全省控制标准;全市对松材线虫病等重点有害生物开展联防联治、生物防治,清理马尾松枯死树15万余株,涉及面积34.80万亩,有效保护了全市森林资源。
2017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的部署要求,切实保护好全市林业资源,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森林资源保护“春雷行动”,对乱砍滥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非法收购运输加工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按照“放下斧头、管好山头、守住源头”的要求,“春雷行动”坚持短期重处与长期防治相结合,坚持源头管理与过程治理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坚持加强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坚持依法管理与执纪问责相结合。严厉打击天然林、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郊接合部、旅游景区、水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及交通干道两侧、主要河流两岸可视范围内的盗伐、无证采伐及超范围超计划采伐林木等行为,规范林木采伐行为。重点打击非法运输、收购木材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加工木材的行为,清理整顿木材经营加工中的一证多址、证址不符、非法转包转租等行为,规范木材运输经营加工行为。重点打击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林地以及损毁生态公益林的行为,重点整治在林地非法开垦、采石(砂)取土、建堆场、建私房和毁林种植以及在城郊山体“开天窗”的行为,规范林地使用行为。
通过快速查处一批破坏森林资源的典型案件,清理取缔一批木材非法经营加工户,严肃查处一批渎职失职责任人,建立一批长效保护制度,进一步规范林地管理、林木采伐管理、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管理,着力解决全市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实施“春雷行动”的同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建立完善森林湿地资源动态现代监测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管理;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加快实施森林防火通讯系统、综合治理项目,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认真落实《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强化“双线”防控目标责任,对松材线虫病等重点有害生物开展联防联治、绿色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4‰以内,全面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水平,确保全市林业资源安全。
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森林惠民步伐
3月,五峰红花玉兰在广州、南京、武汉、石家庄等地相继绽放,人们对这种出自深山的“开门红”品种赞不绝口。中国红花玉兰发展论坛暨新品种推介会受到全国苗木客商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娇红一号”一苗难求。这是宜昌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苗花卉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林业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品门类、完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林业总产值、林业经济贡献率等指标稳居全省市州前列。
2017年,全市将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强化产业组织体系建设,增强林业的生态及绿色产品供给,切实加快森林惠民步伐。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向非木经济转型。调整优化木本油料、花卉种苗、中药材、林下经济种植结构,着力培育废旧木材再利用、森林食品、生物制药、木本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林产加工业,突出发展森林旅游、森林体验和森林康养等绿色健康产业。二是创新科技服务,实现林业技术服务专业化。整合林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基层站所技术力量,搭建技术专家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化服务队,点对点扶持一批重点大户,推进核桃、猕猴桃、五倍子等栽培管护技术服务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寻求林业产业发展新突破。加快发展猕猴桃产业,积极对接湖北省猕猴桃协会,推动以商招商,扩大猕猴桃产业基地。继续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开展合作,在溃疡病防治、栽培技术上寻求突破,努力实现2017年人工栽培规模及产量翻番。四是发展电子商务,推进林业产业外延升级。加快构建林产品及林业服务O2O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挖掘和拓展生态产品、生态服务外延,把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义务植树技术要点
1、选苗。选择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起苗土球要标准,苗木根系要完好,多带须根,主根断口整齐。
2、整地。种植地最好有一定的坡度造型,平地要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根据造林目标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和配置方式。
3、挖穴。挖穴规格要根据树苗泥球大小而定,穴直径至少比泥球直径大10厘米以上。如土球直径为50厘米,则穴直径至少要60厘米。对出现僵石层的土壤,挖穴时一定要打破僵石,再回填部分种植土或表土。
4、种植。种植时根据需要可进行土壤改良,可用有机肥当基肥,一般不施化肥。要扶正树苗,分层压实土球周边泥土,切忌土球下和周边留有空隙,以防积水烂根。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周围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栽植的深度,回填土一般应高于苗木根际处原土痕2至10厘米。为便于苗木浇水,在培土土丘上应进行浇水沟的整理,围绕树干培土一圈,直径80厘米以上,一次埂高20厘米即可。
5、修剪。要根据常绿和落叶树种土球完整程度、根系损伤程度、苗木失水程度等决定修剪强度。常绿阔叶树种土球破损、根系损伤大、苗木失水多的要强剪,否则弱剪。
6、浇水。种植时要浇足定根水,种植后管理浇水按照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根据天气干旱情况和土壤湿度决定是否浇水,防止苗木失水和积水。
7、管护。对易倒树木要用木、竹等搭好支撑,以防风摇影响成活或倒伏。春秋生长季节要中耕除草,但在旱季来临前不要除草,起保湿、降温作用,达到用草遮荫保根的目的。加强人工巡护,防止人畜破坏,提高植树保存率。
撸起袖子我们来植树
绿绽枝头春风暖,又是一年植树时。
在这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39个植树节。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森林城市、幸福宜昌的重要举措。在此,我们谨向全市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
争做一名绿色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宣传者。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态文明观念和道德情操,用实际行动宣传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争做一名美化环境的播种者和建设者。发扬主人翁精神,踊跃参加义务植树、种草、养花活动,认建、认植、认养、认捐林木绿地,从节能减排、低碳消费做起,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习惯。
争做一名护绿兴绿的呵护者和保卫者。关心爱护绿色生命,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摘树枝花朵,不侵占绿地林地,自觉遵守森林防火规定,不将火种带入林区,共同保护多年来全市城乡绿化建设成果。
栽下一株小树,就栽下了一个希望!种下一片花草,就种下了一份幸福!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义务植树活动中去,为建设“天更蓝、山更青、地更绿、水更碧、空气更清新”的幸福宜昌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柯晓宇 记者皮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