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本报《三峡地理》关于红光港机厂“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寂静……”的宣传报道一出,再次唤起宜昌市民和社会各界对企业发展的关注,该厂会抓住发展契机,再创往日的辉煌吗?
2017年4月8日,“红光港机厂仪征制造基地”在长江下游江苏金陵船厂(仪征)正式挂牌,这是该厂为应对整体征迁,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标志着该厂在产品大型化、批量化尤其是整机化发运方向迈出实质性一步。
整合资源,彰显品牌叠加效应。近年来,中外运长航集团和长航重工针对红光港机厂的地域劣势和发展瓶颈,提出了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做强做优港机产品的目标以及在长江下游组建生产基地的设想。红光港机厂具有50年港机设备生产历史,生产的港口轮胎起重机达2700多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生产的大型港机达400多台套,在用户中具有良好的口碑。金陵船厂是长航重工所属的大型骨干造船企业,拥有大吨位的船坞、船台、舾装码头和各类起重设备以及机加工能力、钢结构制造能力和喷涂能力,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江苏金陵组建港机制造基地后,可以实现港机品牌和造船品牌的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彰显品牌叠加效应。
落户仪征,圆梦产品整机发运。受长江中上游水位落差大和桥梁限高的限制,红光港机厂无法实现大型港机厂内整体总装,只能分部件运往用户港口、码头,现场进行安装、调试,用户希望对产品实现整机运输以减少现场安装时间。该厂将下游制造基地设在江苏金陵船厂,避开了桥梁通航净空的限制,能够满足大型港机产品批量生产、批量总装、整机运输的要求,彻底改变以往散件运输占用码头周期长、安装成本高的缺陷,将极大提高市场竞争力。
贴近中心,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我国港机产品外购外协的主要配套件基本上来自于华东地区,且大部分集中在苏、锡、常起重机产业带。基地落户扬州,处于起重机产业带200公里的覆盖范围内,既贴近配套中心,又缩短了与港口的距离,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推进转型,完成发展谋篇布局。为应对整体征迁和调整收缩后的不利局面,该厂积极谋划企业转型发展大局,先后在长江中上游组建了“红光港机厂宜昌制造基地”,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合作搭建了技术中心平台。红光港机厂仪征制造基地的挂牌,标志着该厂“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企业将由“全过程生产”型向“总装制造+维保服务”型迈进,从而更加贴近市场和用户。 (通讯员靳永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