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我国文化“走出去”如何发力

来源:[ 湖北日报]   2017-05-15 09:08:54 作者:   选择字号:大

11日,第十三届文博会参展商在山东馆展示滨州布老虎。(新华社发)

  记者从正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三届文博会上了解到,2016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高达786.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但同时,“中国有功夫,有熊猫,却没有‘功夫熊猫’”,缺少有创意的核心产品仍是文化出口的软肋。

  面对澎湃而至的出口机遇期,我国文化“走出去”如何发力?

  文化出口迎来机遇期

  针对低幼龄儿童的启蒙教育,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动画片《熊熊乐园》,自今年4月在我国首播以来,已声名远播。“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将于今年8月上映这部动画片,还有东南亚等地区一些国家也在达成意向。”公司副总裁尚琳琳说,2006年以来,华强方特已有20多部原创动漫作品出口海外,累计出口25万分钟,覆盖美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2016年,全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2亿美元,其中出口786.6亿美元,是2006年的8.1倍,为2013年的3.1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8.6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研究院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专家认为,我国文化出口迎来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再上新台阶。

  “双重尴尬”仍需破解

  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依然滞后于经济“走出去”步伐,在国际市场中仍面临瓶颈。“我们公司出口的虽然是中国玩具,但是玩具形象基本上是‘洋面孔’。”深圳神和动漫设计有限公司公司总裁冯冬明说,“这些出口玩具如果用国内的动漫形象,买的人会很少。为此,我们被迫花大笔钱购买国外公司的动漫版权。”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文化在加速“走出去”的同时,面临“双重尴尬”:一是创新能力还不强。“中国有功夫,有熊猫,却没有‘功夫熊猫’”,文化出口中有创意的核心产品并不多;二是“重面子不重里子”,文化交流多,实际出口少。

  据统计,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254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但占GDP的比重仅为4.07%,距离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据悉,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5%,而美国则占了42%,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除了创意不足外,还有推广力度不够、认同度不高等问题。”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玉春说,该公司主打荆楚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青铜器、漆木器等产品已走进美国、欧洲市场。虽然当地人比较喜欢,但是购买者依然很少,认为“花高价买还是不值得”。

  弥补短板提升竞争力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表示,要让文化出口“落地开花”,一方面要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一方面还要加大文化资金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力度,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

  以文化产业连续13年领跑全国的广东为例,当地政府在每年投入财政资金支持文化强省建设的同时,着力以金融为杠杆,相继组建3支百亿元量级的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和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为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尚琳琳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传统性、民俗性和独特性,这些特征对于文化本身来说是优势,但对于市场来说却往往会成为劣势。因此,企业要研究自身诉求与国外接受的契合点,在绝对中国化和选择性改良上下工夫,以创意提升文化产品的魅力和商品属性。“另外,文化‘走出去’不仅是个简单的行动,更应该注重‘走出去’后如何达到一定效果。”赵玉春说,文化企业不能就产品而卖产品,应该就产品而卖文化,提升国外消费者的认同度。(据新华社深圳14日电)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