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皮亚捷,通讯员汪勇、姚华) 一个仅有37名民警的市州车管所,20年队伍建设“零违纪”、业务工作“零差错”,不负全市82万辆机动车、114万名驾驶人对“阳光车管”的期望。 5月19日,5年一度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被国务院授予“模范车辆管理所”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昌市公安机关受到的最高褒奖。
近年来,该所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荣获“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6次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中纪委、湖北省、宜昌市三级廉政教育基地,湖北省、宜昌市两级文明单位示范窗口。
今年4月,一种全新的“通道式”汽车上牌服务模式在宜昌车管所上线运行。车主办理新车注册登记、二手车转移登记等业务,开车沿长约百米的“U”型通道转下来,半个小时轻松办完上牌手续,大大缩短了车辆上牌的时间,提高6倍工作效率,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由于宜昌大部分县市地处山区,到车管所办事距离远、成本高、不方便。宜昌车管所投入100多万元,升级改造“流动车管所”,建立“三到三有”便民利民措施,实现了“车管到乡镇、上牌到农户、考试到稻场”,使山区群众“人有证、车有牌、有保险”成为基层常态,解决了全国农村地区摩托车管理的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在调研宜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时,对“流动车管所”的做法备加称赞。
工作中,车管所窗口民警发现一些从五峰、长阳、兴山等偏远山区赶到市里办事的群众,往往临近下班才赶到,如果不及时办理,就要在宜昌住一晚。“决不能让群众增加办事成本”,宜昌车管所民警主动作出“当天不接待完最后一名群众不下班”的承诺。他们推出“一二三四五”车管民生工程,深化科技应用,全面推广“互联网+”车驾管业务模式,实现预约机动车驾驶人网上约考,网上预选机动车号牌,补换行驶证、驾驶证等车驾管业务畅通无阻,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22项车驾管业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周末车管所”“夜间车管所”,在湖北省首创“周末开门办公”业务方便群众;网上车管所、手机车管所,车管服务热线、“5+1”及“白加黑”等服务模式,实现了延时服务和全时段业务办理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办事群众负担。宜昌车管所在全市合理设置车驾管业务服务点,成立25个农村交警中队车管服务站、31个摩托车带牌销售点。宜昌城区8家汽车销售4S店可办理国产小型汽车注册登记业务,有68家汽车销售店能办理临牌。他们积极推进车驾管业务权限下放,目前除兴山县考场在建外,全市小型汽车驾驶人考试全部实现了在“家门口”拿驾照。
“廉洁自律无止境,服务群众无小事。”这是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所长梅德宏的铿锵誓言,也是全体宜昌车管人的不懈追求。宜昌车管所用一项项承载责任的创新之举,实现了阳光下的权力监督,兑现了“民生车管、车管民生”的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