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一家两位“荆楚楷模”父女接力带穷乡亲走富路

来源:[ 湖北五峰网]   2017-07-04 14:14:43 作者:   选择字号:大

6月的“中国好人榜”有99人上榜。其中一位,叫李凤英。

李凤英,五峰人,曾是下岗工人,现为省级“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

成功后她首先想的不是怎么做大企业,而是扶贫,要将大山的竹器卖向全球,带动全县篾匠脱贫致富。

她说:“我能有今天,离不开父亲的教诲。”父亲罗官章80岁了,“荆楚楷模”之一。20年前从县级领导岗位退休,回老家牛庄,至今仍在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忙。

下岗后父亲鼓励:要像老黄牛一样创业!

1997年,李凤英从县木材场下岗。那时罗官章是县人大副主任,李凤英和丈夫李秀云连续三晚求父亲“安排”个工作,父亲却说:“你才37岁,去学竹艺,创业去!”

怕竹艺赚不到钱,夫妻俩开了半年餐馆,亏了。无奈只好试着去学竹艺。

早在战国时期,武陵山区就盛行竹艺。曾有调查,在五峰,人均使用竹制品3.5件;1957年五峰竹编还去过首届广交会。但后来,慢慢失传了。

李凤英去拜老篾匠为师,翻山越岭走访了98位。苦学3年多,终于掌握了传统竹篓、簸箕等的制作工艺。

但传统竹器附加值低,李凤英忽发奇想,制作竹画!

制作竹画要先将竹片分成薄片,试很久,没成功。采花乡87岁的陈老篾匠知道后,带她去竹林辨识竹子的年龄,只有2年生的竹子,其柔韧性才最适合分片。

薄片切成了,还要分丝。请一位锡匠帮忙做排针,排针精度要求太高,锡匠一直没做出来,最后说:“我倒贴你们钱,求你们别来找我了。”

夫妻俩想放弃。父亲说:“你妈在田里累了一辈子,你要学她,像老黄牛一样创业!”

李凤英迎难而上,功夫不负苦心人,1毫米厚的竹片她能分6层,直至透明;1厘米宽的薄片,能抽出40根竹丝,比头发丝还细。

竹织画《隐形观音》入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后,李凤英到采花乡向陈师傅道谢,才知道陈老已去世了!其家人对她说,老人家临终前还在念叨你,说传统竹艺终于找到出路了……

有成后父亲鞭策:要带出一坨人脱贫!

李凤英的竹画《圣水观音》在武汉民间工艺博览会上被人以16万元高价收购,《隐形观音》在山东潍坊展出时,有人苦等7天,作品一撤展就收购。

载誉而归,父亲却把她带到田里,边劳动边叮嘱:“一个人成功不算成功,你要带出一坨人脱贫。”

五峰的98位竹编艺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多是贫困户。李凤英记得,刚学艺时老篾匠们不教她,上门多次都找不到人。后来,老篾匠胡中礼悄悄告诉她:“编竹子弄不到饭吃,大家好心才不教你。”

怎么办?李凤英想到电商。

夫妻俩成立五峰印象竹艺公司,组织4位老艺人按客户需求研发竹制品,又在各乡镇成立12个加工点。为开拓眼界,还带他们到浙江考察。

五峰电商产业园负责人赵鹏说,去年10月开园至今,已卖出竹制品1700多件,出口8个国家,销售额100多万元,为电商平台供货的30多位老篾匠人均增收2万元。

如今,李凤英免费教残疾人、贫困户、孤寡老人竹编工艺;还走进职校,免费定期教200多名贫困学子竹编手艺。付家堰大龙坪村篾匠罗培双是残疾人、贫困户,以前吃低保,如今在电商产业园研发竹制品,每月包吃住,保底工资2000元,再卖点产品,大半年收入3万多元。

今年5月,李凤英像父亲一样,获评“荆楚楷模”。

老屋里,罗官章却依旧不以为然,对女儿说:“你对党和人民的贡献还不够,继续加油干!”(湖北日报讯 图文 记者 刘曙松 吴擒虎 视界网 王登府)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