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记者郑联学 通讯员吴宏亮 文/图
在宜都松木坪镇双井寺村,有座150年历史的陈家老屋。

如今,老两口守护的老屋,成了村里的旅游名片,吸引来了不少摄影爱好者。
6月下旬,在朋友带领下,记者寻访看到,老屋依山而建,融在一片丘陵林木中,门口还有一个大水塘,飞檐翘角,细密黛瓦,青石阶,雕龙画凤的门窗,让人目不暇接。
老屋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旧貌,是该镇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古民居。
从正门青石板踏步入户,一尺多高的门槛里,是个仅有1米宽的引导间,过一道木门进入前厅,往后是天井小院,残留雨水的痕迹,侧壁还有一个铜钱纹的泄水孔。青石板缝隙里,绿萍暗自妖娆,如果不是有条自来水管,还真以为回到了100多年前。
在老屋里转来转去,一扇门后就是一道不同的风景,感觉像是在迷宫中穿行。屋里到处摆着木架,风车,石磨,堆放着陈旧的坛坛罐罐,茶壶,煤油灯,连蓑衣,斗笠,都是上世纪的。
76岁的陈文益和72岁的杨大英老两口是老屋的主人,他们在这里已住了50多年。陈大爷介绍,老屋建于清晚期,距今150年左右,老屋的原主人是地主,解放后搬走了,老屋里最多时住了30多人,后来陆续都搬走了。
村干部小施介绍,这个老屋如果不是陈大爷老两口守护,可能已经塌了,因为面积大,修修补补的地方多,维护老屋需要的开销也不少。
老两口守护的老屋,也成了村里的旅游名片,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双井寺村,如今来了不少摄影爱好者。

簸箕等传统生活用具,与老房子相得益彰。

老屋还是100多年前的模样。

老屋还是100多年前的模样。

新收的粮食,要搬到阁楼上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