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记者黄强)小餐桌,大文明。16日,伍家岗区一家餐厅老板致信本报,称如今餐桌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呼吁市民抵制浪费,从自身做起。
唐莲芳女士在伍家岗区上善谷小区经营着一家名为“上善之家”的私家餐厅,16日,她致信本报,描述了每天目睹到的餐桌上浪费的场景,希望每一个市民都能够珍惜盘中餐。唐女士说,为了抵制浪费,她的餐厅除了提醒客人适量点餐外,还采用了将大盘换成小盘,打包盒免费送等多种办法,可浪费现象依然很普遍。尤其是一些喝酒的饭局,一桌客人觥筹交错之后,一满桌菜有时大部分还没怎么动就不吃了。这种为了面子只顾讲排场,而不讲节约的行为,表面上看是热情好客,实则是不文明用餐,造成浪费的陋习。
唐女士呼吁:“希望通过媒体报道,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文明就餐,抵制浪费从自身做起,体现我们与全国文明城市相适应的市民素质。”
附信件部分内容: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几年前,不剩菜、不剩饭的“光盘行动”曾掀起一股餐桌新风,杜绝餐桌浪费,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然而,一些餐桌上的浪费现象,还是让我们感到痛心:
一条糖醋鳜鱼只动了几筷子,一锅甲鱼,大部分都没有吃,一整盘鸡几乎没有动过,其它菜肴也有不少剩余,每个星期几乎都可以倒掉数百斤剩菜……
一些市民在请人吃饭时,大多是尽量多点菜;如果点少点便宜了,就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的情况。
饮食既然是一种文化,那么它的前提就应该是文明,而不是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肆意挥霍。现今,人们倡导绿色消费,并不只是吃要“无公害”,喝要“全天然”,作为一种消费伦理,在消费过程中应珍惜紧缺的资源,确立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永续发展的消费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