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酷暑,走进长阳大堰乡边家坪村,满山茶树一片碧绿,偶尔有茶农头戴草帽,采摘夏茶。
边家坪村位于大堰乡东北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541人,预计今年整体脱贫。
村里有了自己的茶厂
“今年村里建起了茶厂,大伙儿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背篓,爬2小时的盘山路,把茶叶送到集镇茶厂去加工了。”7月24日一大早,62岁的村民罗大妈乐呵呵地扛着背篓来到村茶厂卖茶叶。
“以前,村里没茶厂,农户采茶容易卖茶难。”驻村“第一书记”覃茂坤介绍,经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方争取,找到当地能人大户林也诗支持近80万元,在村委会对面建起了一个面积12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10万公斤干茶的茶叶加工厂。
茶厂建好后,请来了茶叶能人胡军科专门管理,并优先安排贫困户来厂里上班,同时根据生产实际优先优价收购贫困户的鲜叶,让茶农放心种茶。
养猪养鸡鼓起“钱袋子”
贫困户孙志喜一家,因家人患病,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如何帮扶“造血“?经多次走访,覃茂坤和村支书覃志刚了解到,孙志喜有养猪、养鸡技术。结合党员精准扶贫工程,村两委班子决定帮助孙志喜家发展生态养殖项目:帮他买来资丘飞鸡鸡苗,围网搞起生态放养;大伙儿齐动手,砌起标准猪圈,筹集资金买来母猪和饲料,扩大养殖规模。
送政策、送资金、找路子,在党员结对帮扶中,不少贫困户都和孙志喜一样,开启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大棚里追寻致富梦
在该村2.52万平方米的原生态蔬菜基地,村民赵必红正在给菜苗“补水”。
47岁的赵必红,是个单身汉,年收入不到6000元,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今年初,通过该村发展“合作社+生产基地+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他来到蔬菜基地打工,每月工资1500元。
蔬菜基地负责人李怀杨说,像赵必红这样的贫困户,基地还有11人。“每天大约采摘黄瓜5000斤,给他们工资加上采摘分红,一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日子肯定比原来好多了。”
为了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政府还给予贴息贷款资助,全村有近30个贫困户享受了政策支持,贷款规模近30万元。覃茂坤信心满满地说:“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边家坪村的致富路定会越走越宽。”(记者 梁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