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宜昌外贸出口、外经合作、外派劳务、外展外销、外出旅行、外贸通道,逢“外”逞强,逢“外”争名,闯劲十足,影响湖北全省。
外贸出口回稳向好。半年以美元计价,宜昌市出口9.93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
外经合作稳定增长。前6个月,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129498.92万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894007.56万美元。
尽管是山里人,但宜昌人不怕走出去。上半年全市外派劳务1539人次,同比增长22.14%。全市承包工程带动设备出口额11252.73万美元,同比增长14.32%。
古因“茶马古道”宜昌闻名,今天在“一带一路”上,宜昌活跃度省内仅次于武汉。宜昌企业对外投资施工无论投资额、项目数量、参与人数都在全省领先,一些领域湖北甚至因有了宜昌而在全国有位次。
跟随宜昌“茶叶强市”战略目标推进,宜昌茶产业转型升级出口步伐加快。5月上旬,宜昌请来“一带一路”沿线与宜昌一直打交道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名国际客商,一次茶叶国际采购商大会达成7380吨3.2亿元意向性协议。6月28日和6月30日,宜昌经贸代表团参加了湖北——波兰经贸洽谈会和中国湖北——捷克经贸洽谈会,宜昌拿下高达1.02亿美元意向合同。
临空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扩大三峡机场航空口岸开放空间、加大航线开放力度,宜昌先后开通宜昌至泰国曼谷、至越南芽庄的包机旅游航线,为三峡机场“区域性核心枢纽”“宜昌地区辐射带动能力”上硬件。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开辟中欧班列,打通从德国纽伦堡始发、通过阿拉山口、经成都综保区中转至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的新通道。目前,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储货值达到7900万元,完成进出口报关172票,累计完成货运量3579吨。首批总重量17.3吨的货物,顺利抵达三峡保税物流中心。通过中欧班列,打通宜昌至欧洲通道,较海上航线可缩短运期40天,为宜昌外贸企业进出口物流开辟新航线。
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作为湖北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的宜昌片区正式揭牌。转变政府职能接轨国际规则、推进产业升级助力实体经济、打造开放平台发挥示范作用,宜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抱负随着自贸区“软硬兼施”的平台建设底气更足、底子更硬、进程更快。(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刘雅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