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
电视台搬进学校,你可以过一把主播瘾;开心农场进校园,你可以扛起锄头去种地;实验室设施设备堪比大学校园,你可以体验一把高科技……
31日,宜昌市一中新校园通过工程竣工验收,一方墨池,诗书四溢。9月1日,宜昌一中新校园将开门迎新,笼罩在墨池书院的浓郁书香中,2160名学生将在新校园里开启新生活,展示自我,发挥才能。
植物园里学生可种菜 天文台能观宇宙万象
学生课堂归来,扛起锄头、提起篮子,约上三五同学,奔赴植物园里松土种菜。这种劳体结合的学习方式将在一中新校区变成现实,食堂餐桌上,将呈现学生们“务农”后的成果。
“新校区将规划建设3亩地的植物园,学生可亲自动手种植四季蔬菜水果,不出校门就可参与劳动,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一中校办副主任高皓告诉记者,学校后山上预留了土地,即将建设植物园和天文台,今后学生们白天可在地里挥汗如雨,晚上可在天文台仰望浩瀚星空。
据了解,宜昌一中新校区按照总体绿色建筑二星、局部三星的标准设计,占地324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约8.23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3600人、72个教学班。新校区由中南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大师设计,以墨池文化为规划核心,以“两轴一中心”组织各节点与核心空间,结合墨池书院、食堂和生态后山花园的发散性布置,使建筑与山水交融共生出和谐景象。
首个数模实验室“亮相” 校园电视台学生当“主播”
在数学模型实验室,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图形计算器,讲台上的显示屏立即显示各种函数图像。据介绍,这是宜昌市首个数学模型实验室,一个图形计算器近3000元,价值堪比一台电脑。
“一般只有大学才会有数学模型实验室,为了展示学生个性、创造力,一中新校区拥有比大学也毫不逊色的省级最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高皓说,物理、化学、生物等数字化实验中心采用先进的上排风和上给排水系统,更加环保智能。数学、地理、历史等学科教室、无土栽培实验室、生态标本馆等设施让学生们感受到只有名牌大学才有的先进与丰富。
在校园电视台,学生们可走进主播间过一把主播瘾;录播教室里,老师可讲一堂示范课,全校学生可随时在手机、电脑终端一睹课堂风采;社团活动室里,学生们可一起疯一起乐,唱K唱到尽兴。
心情郁结高考压力大 学生“暴打”宣泄情绪
在心理辅导室,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个个充气假人吸引了记者注意,一拳打下去,假人东倒西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心理咨询师可通过学生们选择的沙盘模型里的各种模型,来判断学生的心理情况,从而做出治疗方案。
“这台和跑步机一样的仪器里暗藏玄机,学生们只要在上面跑步锻炼,仪器就可以分析出他的心跳等身心情况。”工作人员指着一台叫做身心反馈运动调适系统告诉记者,心理辅导室里有太多的高科技,学生的“心”生病了,老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充气假人头上还可以随便更换照片,学生如果心理压力大,可以在宣泄室里打人,也可以捶墙。“墙壁经过了特殊处理,一拳打下去,软软的。”
墨池书院建在校园中 4000册明清古籍任你读
宜昌一中发轫于明弘治年间为纪念晋代文学家郭璞而建的墨池书院,苏轼曾经在此洗砚。1910年,宜昌第一所官办中学在墨池旧址创建,后改名为宜昌一中。如今,墨池文化在位于点军区巴王店片区的宜昌一中新校区传承发扬。
“大门正对面就是图书信息中心,也就是墨池书院。”高皓指着一中新校区墨池书院告诉记者,这座书院式学校处处摇曳着古典味儿,不仅建筑纯中式,图书信息中心命名为“墨池书院”,也体现了宜昌作为文化古城千年文脉的传承。这里将典藏4000多册明清时期的古籍,师生们可饱览古典文化底蕴,“中国最美书屋”的美名也因古籍而扬名四方。
据介绍,“墨池”作为新校区的核心景观,结合墨池书院、餐饮中心和生态后山花园的发散性布置,依山而建,倚园而生,“状元桥”“化雨亭”“惠风轩”……建筑与山水交融共生出一派和谐的景象,彰显出园林式校园的独特魅力。
215路公汽从CBD达校区 新高二师生17日入校体验
一桥相连,一桥两区变通途。驾车从沿江大道上至喜长江大桥,经宜昌一中老校区,下桥后通过点军大道,5分钟就可抵达一中新校区。偏居城市一隅,它却像一个宠儿,被奥体中心、市委党校、妇儿中心等公建设施紧紧包围。
高皓告诉记者,8月中旬,215路公汽将正式开通,从夷陵大道CBD发车,经西陵二路上至喜长江大桥,直达宜昌一中新校区大门口,周六周日将增加班次,满足全体师生上下学。为了让学生们一览新校区容颜,8月17日,学校超市、文具店、水果店试运营,新高二全体师生体验至8月22日。8月24日,新高一全体师生开始军训。9月1日,2160名高一高二学生将在新校区真正实行分层走班、选课走班模式。
据介绍,新校园可谓集绿色、智能于一体,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可在中控室看到,生均面积大大提高,运动场、图书馆、食堂都是老校区的两至三倍。学生可自主选择四人间六人间宿舍,可容纳近4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既能吃大众美食、也可以吃砂锅米线等特色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