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暑假过半孩子假期花去四五万 相当于宜昌部分家庭半年收入

来源:[ 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2017-08-07 10:39:31 作者:   选择字号:大

本报记者 朱延筠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暑期过半,宜昌城区不少家长一算,暑期支出竟比孩子上学时多出好几倍。记者采访发现,各类支出中出国游、各种培训占了大头,有的夫妻两人加起来月薪七八千的家庭,暑期还没过完就花了4万多,暑期摇身一变成了家长的“烧钱季”。

在美国参加暑期游学的宜昌孩子和当地小朋友在一起。

国外游学+补习班 暑期花费4万起

王女士的女儿今年初二,上周跟随宜昌一教育机构出发,前往美国开始了为期14天的夏令营,这趟旅行的费用约3万元。

“我们还让孩子带了600多美金(折合人民币4000多元),万一她想买点纪念品之类的可以用。”王女士说。除此之外,王女士还帮孩子报了3门补习班,花费近5000元。“就是补习一下语数外,一门课程1000多。”“还打算让她去学一下游泳。”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此前也报过一些500元左右的游泳课程,但学了2个学期都没有学会。“那种几百元的都是一个教练带一二十个学生,效果不好,这次打算给她报一对一的,学费大概是1000多元。”这样算下来,王女士女儿暑期的花费预计超过4万元。

市民董女士暑期为孩子花费的更多。董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暑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15天的美国研学游,花费36000多元。和王女士一样,她还让孩子随身带了6000多元,共计45000元左右。暑期补课也没落下,数学、英语、绘画三门培训加起来,费用在5000元左右,目前花费就已经超过了5万元。“孩子8月份回来,如果还想出去玩就还会带他去玩玩,可能还会有几千元的花费。”董女士预计孩子暑期花费将在5-6万元。

为孩子开阔眼界 家长愿意出钱

对于暑期花费是否给家庭造成负担,受访者看法不一。

王女士起初听到孩子去美国需要花费3万多元时,并不同意。“确实是挺大的负担,我一开始觉得贵,不同意;孩子他爸比较支持,觉得孩子可以开阔眼界,最后两人商量了还是决定让孩子去了。”王女士说。

王女士称,她与丈夫月薪加起来7000元左右。“孩子她爸去年攒了一年的钱,还不够她去夏令营。”

而对董女士来说,孩子暑期6万元花费并不是负担。“我反而觉得15天有点少了,如果能延长到1个月更好,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融入国外的氛围就更好了。”董女士说。当记者询问若时间延长,游学费用也相应翻倍,是否愿意支出时,董女士爽快地回答“没问题”。

家中愿意出钱的背后是认为孩子可以从中受益,尤其是花费占大头的国外游学,为孩子报名参加的家长一致认为“可以开阔眼界”。

“这是孩子发回的照片,学校里就有小鹿、小松鼠。”王女士告诉记者,在美国的女儿时常发消息回来称“校园比宜昌的森林公园还美”、“国外很轻松,会做一些思维发散的小游戏。”当她看到女儿的留言时说:“看到孩子很享受国外这种舒适的氛围,我觉得钱花得值。”

而董女士则认为让孩子增长见识,能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之前带他去北京玩,孩子回来就说以后想去北京上大学,我觉得很好。这次让他去美国,就是希望他走的更远,看的更远。”董女士说。

部分家长反对“攀比论”

采访中,也有部分受访者注意到了最近热门的“攀比论”,主动与记者谈及此事。原来,动辄数万的花费并非每个家庭都承担得起,因而有“家长盲目攀比,导致花费过高”说法。

王女士和董女士同时表示,是孩子主动提出想去国外看看,家长才决定报名,并非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出去。“是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是强加给孩子。”王女士说。

家住杨岔路的陈女士也表示:“我也给孩子报了澳洲游学,是我好几个月的工资。我觉得不管孩子学的怎么样,总比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强吧?怎么能说是家长攀比呢?”

市民余先生则称:“游学是为了开拓眼界,学游泳是生存技能,补习班是为了补功课,还有画画钢琴之类,那也是陶冶情操,只要孩子愿意,这些都是合理支出,肯定谈不上攀比。如果孩子不愿意,不必强加。”

采访中,也有市民表示,需根据家庭条件量力而行。“挣一千有一千的用法,挣一万有一万的用法,有能力把孩子往国外送就送,没有能力就在周边亲子游,也是一样过。如果非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家长孩子都累。”市民陈先生说。

更有受访者直言,把孩子过怎样的假期生活作为攀比内容,会令每个家庭不堪重负。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几年,暑假游学团十分火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暑期游学团队花费都在万元以上,而且通常在暑期开始前,旅行社的名额就已经被一抢而空。

有旅行社表示,游学不是刚需,但凡为孩子报了国外研学的,多半还是家里能负担得起。

“其实我们从家长来旅行社报名时的衣着、谈吐也能看出来,基本没有发现那种家庭条件困窘,还给孩子报好几万的出国游的。很多家长都是比较有文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有旅行社员工透露。

专家:暑期游不等于高消费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琼海副教授认为,利用暑期游学可取,但不应成为父母之间的攀比,而是应该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增加孩子的阅历。“孩子平时待在课堂上,鲜少有机会外出。如果能够在假期走出课堂,更多地和外界接触,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王琼海说,在书上得到的知识和亲身经历、体验应该是互为补充的,但父母的出发点应该是出于“增长孩子的阅历”,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更不是攀比。

对于是否非要让孩子出国、是否非要“高消费”?在王琼海看来,教育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如孩子课堂上有桂林山水的文章,那父母是不是可以把孩子带到桂林去?让孩子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如果孩子对历史感兴趣,是否能带孩子去博物馆或者历史底蕴浓厚的地方?所以游学应该是课堂教育的补充,最好是孩子能通过游学找到自身的兴趣点,或者父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的出发点是增加孩子的阅历就可以。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游北京或者游国外,我觉得挺好,如果父母经济能力一般,带着孩子去宜昌周边玩玩也行。”王琼海说。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