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疾苦记心上
7月15日那天,乡村水泥路面反着白花花的阳光,晃眼得很。跨进贫困户肖国民的家门,桌上摊满了大包小包的药,像针一样扎得眼睛生疼。
“身体好些了吗?”尤庆虎走到肖国民跟前轻声询问,医护人员拿出血压计,麻利地给他量了起来。“血压160和90 ,有点高呢,肺上也有了问题。”听诊检查完,医护人员再次为他调整用药方案。
肖国民诉说,岳母坐在轮椅上,妻子中风偏瘫,儿子女儿身体都不好,他患冠心病多年,每月靠1500元左右的药物维持,家里已欠下3万余元外债。6月29日,尤庆虎等人大代表前来走访,请医生上门诊病又送药。
“肖国民家中现已有2人纳入慢性病门诊管理。”尤庆虎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红色笔记本,翻到他记录的那一页说。
翻开已写完的和新换的2个笔记本,记者看到记录时间从5月22日起,一直记到8月6日,两个笔记本共记录了100页200面,是秭归县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以来,他作为一名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和身处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岗位的履职记录。
“这一家5口人都是病人,每天吃的药比吃的饭还多,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庆虎对贫困农户的深厚情感溢于言表,愈发坚定扎实开展“代表行动”活动的决心。
扶贫政策担肩上
7月6日:参加磨坪第1代表小组第1分队活动,共走访3户,其中,谭传根,因病致贫。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尤庆虎履职笔记里最多的词语。“用红笔作记号的,是要尽快解决或已解决兑现了的。”尤庆虎说,全县918名五级人大代表,分成59个代表小组开展“代表行动”活动,经过前期入户走访,已调查、搜集、梳理到514件问题和建议,这些问题日夜萦绕心头。
谭传根患矽肺病Ⅲ期,不知该病可享受慢性病门诊补贴。尤庆虎上门仔细宣讲政策,又请乡卫生院医生上门确诊,将他纳入到慢性病门诊管理对象,每年可报销门诊药费2000元。
“因病致贫的占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0%以上。”如何解决贫困户慢性病吃药问题?还有多少患慢性病的贫困户未纳入慢性病门诊管理?按照“分级负责、分层交办”的原则,县人大常委会将问题集中后,转交给县政府。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出台政策,规定患有25种门诊重症疾病的扶贫对象在指定医院就诊可获得60%的费用报销,年封顶线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
致富路子细谋划
秭归磨坪贫困户向宗权,63岁,留守老人;向宗金,52岁,夫妻俩虽然肯劳动,但种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农产品缺乏销路而致贫。
秭归全县有2.2万户共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如何解决留守老人无力耕种,土地闲置问题?怎样为有劳动积极性的贫困户搭建脱贫致富桥梁?
尤庆虎在笔记中写道:人大代表架桥梁,农户产品进市场。
“培养和发展农村‘经纪人’,计划扶持那些头脑灵活、肯吃苦钻研、有打拼思想的年轻人,让他们做农产品的‘代言人’、做农民自己的‘经销商’!”尤庆虎说,目前这项措施即将研究落地。
经代表小组商议,农村产业发展路子已谋划出台,流转闲置土地,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解决劳力少、耕种效率不高、农户收益少问题,实现规模种植、订单农业,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贫困户增收。
幸福生活有保障
“房子还有两个月就能建成了!”九畹溪镇界垭村贫困户李林祖搓着双手上的泥浆,很是兴奋。
尤庆虎6月7日记录着:人大代表小组走访李林祖家时发现,他今年未参保新农合,房子属危房,需重建,急需养猪指导。
“通过发现他漏保,九畹溪镇对全镇贫困户进行了排查,还有346人未参加新农合。”尤庆虎说,向县里汇报后,县人社局专门打开参保系统,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情况逐一进行了比对,人大代表、扶贫干部上门逐一做工作,6月30日前全部实现了参保。
“我当时拿不出450块钱就错过了。”李林祖拿出今年新农合缴费单,上面显示缴费时间为6月23日。“现在交了有保障,心里踏实多了。”
笔记中批注着:李林祖新建两层住房,64平方米,两开间,已规划;安排镇兽医站史思伟站长上门“一对一”指导养猪。
经技术指导,李林祖养殖技术进步很大,目前养有生猪21头,50平方米的沼气池也已建成。“下一步,我就想大力发展生猪和茶叶,脱贫致富后,给儿子娶媳妇!”
情到浓处心自细。贫困户袁学龙的危房老屋已拆,站在空荡的宅基地前,尤庆虎记完了第1个红色笔记本最后一页:“房子已拆,袁学龙借住在侄儿家中,要尽快想办法筹钱,帮他把新房建起来!”(记者 肖敏 通讯员 陈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