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自林
【核心提示】
7月27日,由西陵区政府组织住建、安监、街道和居民代表参加的儿童公园-中山路天桥专题办公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儿童公园后门天桥自动扶梯的问题。是拆是留?参会各方意见不一。
2009年7月16日,儿童公园后门天桥自动扶梯建成。在其后的几年里,电梯运行断断续续。两年前,因长期遭受雨水侵蚀腐蚀严重,4部扶梯彻底关停,成了摆设。
实际上,在扶梯建成后不久,就有读者建议,在扶梯上方加盖雨篷防止雨水侵蚀,本报记者曾转交给相关部门,没有得到采纳。如今,这4部扶梯内部几乎已全部腐蚀,如果维修,费用需要40多万元。

儿童公园后门天桥自动扶梯已停运两年。 记者杨自林 摄
天桥扶梯停运两年多
8月7日下午2点,珍珠路儿童公园后门天桥处,靠解放路步行街一侧,两位老人带着孙子,从步行街一侧上了天桥,老人手中都提着袋子,爬得很吃力。爬到中途,孙子嚷着要抱,老大爷只好将两个袋子挪到左手,右手抱起孙子往上爬。“都两年了,这自动扶梯为什么就是不开呢?”爬到天桥上,老人喘着粗气,看向旁边的自动扶梯。
4部自动扶梯位于天桥的两侧,供行人上下天桥乘坐。入口处已被铁栅栏封住,提示“电梯故障,暂停使用”。
2009年7月16日,这处带自动扶梯的天桥正式投入使用。当时报道称,这是宜昌第一座带自动扶梯的人行天桥,也是当年首个完工的城建重点工程。
2008年底,宜昌商业步行街建成后,中山路、儿童公园成为步行街商圈和夷陵广场商圈间的主要人行线路,人流量因此大幅提升。经有关部门决定,在这里建天桥。
天桥横跨珍珠路,东侧与儿童公园后门前平台相连,西侧连接中山路步行街,全长28米,跨径25米。为方便行人,在天桥两侧各安装了2部自动扶梯。
被看做最大亮点的自动扶梯,在2015年6月,被市质监局责令停运整改。2016年7月,电梯出入口处被彻底封死。
内部几乎已全部腐蚀
记者在现场看到,扶梯的梯板上散落着树叶及雨水冲刷的痕迹。扶梯扶手与人行步梯间的连接处,铁皮挡板已锈迹斑斑。
从外面看,扶梯整体不显破旧,实际上却已残破不堪。
据负责检测的市质监局工作人员介绍,扶梯表层很多部分不是金属材料,所以没有生锈,但打开扶梯后,可以看到里面的核心部分,几乎已全部出现腐蚀。
作为步行街的配套工程,2010年2月1日,这处自动扶梯正式移交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进行日常管理。而维保方则为扶梯供应商湖北鸿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副主任张红刚介绍,以前自动扶梯每天上午8点开放,晚6点停运。如遇雨雪天气,扶梯则全天关闭。2015年6月,市质监局对天桥自动扶梯检测后,出具了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自动扶梯停运待检。
市质监局工作人员曹思博介绍,当时检测时发现,该自动扶梯内部遭雨水侵蚀导致腐蚀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必须要整改达标后才能运行。
2015年9月,扶梯厂家派人到现场检测后确认,更换配件及维修费用,4台扶梯一共需要40余万元。
因为维修费用数目巨大,扶梯就一直搁置到了现在。
加雨篷能否延续寿命
扶梯停运的症结在于,遭雨水侵蚀导致腐蚀。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在扶梯上加盖雨篷呢?
其实,就在扶梯运行几天后,就有读者致电本报建议加盖雨篷。
2009年7月20日,本报B02版曾以“天桥过街电梯很好,可否再加盖遮阳篷”为题报道此事,读者称,如果加盖雨篷,大家从上面走,不用被太阳晒、被雨淋,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保护扶梯。
本报记者将读者建议转交给了当时的市建委,得到的回复是,天桥的钢结构桥体为高强度钢材制造,四部电梯系特选的室外电梯,不怕日晒雨淋。另外,天桥建设是经多部门专家充分调查论证的,并没有加盖遮阳篷的规划。
昨日,记者就加盖雨篷的问题咨询了市住建委一名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方称,天桥加盖雨篷,并没有相关的国家规范标准,当时考虑到加盖雨篷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就没有加。
湖北鸿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维保部一名周姓经理称,如果加盖雨篷,腐蚀速度肯定没有这么快。以前在维保时,曾提出过加盖雨篷的建议,但不知什么原因,建议一直搁置着。
是拆是留仍悬而未决
扶梯停运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开始向上级部门申请解决办法。
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副主任黄庭新告诉记者,4部扶梯更换配件和维护费用要40多万元,加上后期每年13.4万元的相关保养护理费用等,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作为自动扶梯的管理方,管委会提出了两种方案:维修后继续投入使用,或者干脆拆除,改建成统一的人行步道。
黄庭新说,除三峡大坝外,全宜昌就只有儿童公园后门天桥有露天自动扶梯。如果维修后继续使用,后续费用不说,还不能保证何时可能又出问题。为此,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将建议提交至西陵区政府定夺。
7月27日,西陵区政府组织住建、安监、街道和居民代表召开儿童公园-中山路天桥专题办公会。
曹思博和黄庭新参加了这次专题会。他们说,自动扶梯是拆是留?参会各方都有说法,当天并没有形成最终决议。
支持维修后继续使用的代表认为,自动扶梯也是一处景观,加上这里经常有老人和儿童经过,可以方便这一类人群。
支持拆除的代表认为,附近有一所小学,如果疏于看管,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维修和后期维保的费用过高,存在的意义不大。
是拆是留?这处自动扶梯的命运依然悬而未决。如果您有好的建议和想法,请致电本报新闻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