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十五助”相关报道。
7月10日,“十五助”贫困大学生活动正式启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助学走访采取组建“1+4”寻访团(团干部+志愿者+媒体记者+网络大V+爱心企业家代表)的形式,深入贫困学生家中走访。
在50多天的采访中,本报先后派出5名记者,在最热的三伏天,前往五峰、秭归、长阳、兴山等宜昌的全部14个县市区,实地走访了近50名贫困大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家庭实际困难。
走访中,本报记者不仅在报纸和微信公号上,将这些孩子们在逆境中奋发求学的故事报道出来,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还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布信息,汇集到了更多的爱心。
今年的助学活动还有一大亮点,即增加了“分享、教育”环节。7月16日,本报举办了“十五助”五峰助学行报告会,让贫困大学生和百余名城区中小学生面对面,分享自己的求学故事,记者也讲述采访经历,不少孩子听后颇为感动,家长们纷纷表示“一次分享能直击孩子们的心灵”。
在本报和团市委、市希望办的共同努力下,三峡农行、宜昌弘洋集团、宜昌市至上置业有限公司、宜昌艾肯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捐款133.5万元,数百名爱心市民和爱心网友踊跃捐款62.5万元。
助学15载,宜昌是座有爱的城市
募集善款4132万元4265名寒门学子圆梦
从2003年“助贫困大学生”活动首次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15年。一批又一批的寒门学子,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改善了自己和父母的生活,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助贫困大学生”已成为宜昌颇具影响力的爱心品牌,截至今年,共募集善款4132万元,4265名宜昌寒门学子获得资助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