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高源 通讯员向阳
陈某在执法文书上签字。
记者高源 摄执法人员清点医疗器械。记者高源 摄
“没有行医资格,用自制的膏药就敢给我看病……”日前,市卫监局接市民举报,称在伍家岗汉宜村二组一民居内有一家“黑诊所”。9月8日上午,市卫监部门取缔了这家“黑诊所”。
“老中医”仅有小学文化

8日上午10时许,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这家“黑诊所”看到,这间民房十分简陋,治疗室、卧室、仓库混杂在一起,屋里光线昏暗。一中年男子正在给一名患者治疗肩颈病,桌上摆放着针灸、火罐等医疗器械,旁边还有近10名患者排队等候。当执法人员询问该中年男子是否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执业医师资格证》时,他回答也很干脆:“没有。”
据了解,该中年男子姓陈,重庆万州人,小学文化。陈某告诉记者,2016年2月租下这间房子,主要采用膏药敷贴加针灸火罐的方式治疗肩颈腰椎痛、坐骨神经痛等。当记者问到针灸、火罐如何消毒时,陈某说:“火罐上的血用卫生纸擦干净后,再用碟子里的酒精消毒。”记者注意到,桌子下面的垃圾篓里满是带血的卫生纸。
陈某说,他的膏药是家里祖传,不能透露方子,每次购回药材后他就在自家厨房里熬制而成,10元一贴,患者多是回头客。
黑诊所患者多“慕名”而来
执法人员调查发现,前来该“诊所”看病的大多是远道而来的患者。因没有任何就诊记录,这一年多时间里具体有多少人曾在此就医、收入到底多少已无从查起。
55岁的马师傅家住鸦鹊岭镇牧童村,当天一大早,他就带着同村的胡女士前来治疗肩膀的毛病。
马师傅告诉记者,之前他一直腰椎疼,最严重时不能下床走路。后经人介绍,来到陈某的“诊所”,经过两周治疗,自我感觉腰椎问题有明显好转。就在记者采访时,又有4名衣着时尚的中年人“慕名”来该“诊所”看病。执法人员随即上前予以劝离,并对该“黑诊所”依法取缔,查扣药品和器械。
“黑诊所”到底黑在哪儿?
记者从市卫生和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8月,该局立案查处非法行医43起,罚没金额超过16万元,暂扣医疗器械30件、药品17种,取缔无证行医15家。
“黑诊所”黑在哪儿?市卫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以往发生在“黑诊所”的医疗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些无照医生文化水平低、医疗经验不足、有的甚至只看过几本医书就开起了诊所;有的“黑诊所”医疗环境堪称脏、乱、差。这些无证无照的诊所对就医病人诊查往往简单、草率,操作随意,简单询问病情后直接给患者打针、输液,发生医疗事故的可能性极大。黑诊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工具消毒不过关,操作不规范,会引起交叉感染,造成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传染疾病的传播。在“黑诊所”就医的病人一旦遭遇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事故,自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黑诊所”在城区基本没有藏身之地,而是零星分布在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地带,到黑诊所就医的患者基本上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比较隐秘,这些都给监督和执法带来一定困难。该负责人同时提醒,市民到诊所就诊时,一要看是否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看坐诊医师是否有卫生计生部门颁发的《公示牌》。市民如果发现“黑诊所”,可拨打0717-6444655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