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通讯员文中华)9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应邀为宜昌市柑橘产业发展“把脉”,对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邓秀新认为,宜昌柑橘产业发展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没有走弯路。
宜昌柑橘分南津关以内、南津关以外、清江河谷地带三个板块,每个区域发展应各有侧重。南津关以内,秭归、兴山要大力发展晚熟脐橙,并适量发展一些夏橙。南津关以外,丘陵平原地区是柑橘的北缘地带,品种可调的空间很小,可调的品种也不多,重点是提高品质。枝江、当阳等地可以有序引导发展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发展中晚熟一定要注意防寒越冬。清江河谷地带在发展晚熟柑橘的同时,有基础的地方可以先进行一些杂柑(如不知火、沃柑、爱媛等)的适应性栽培,成功了再逐步推广。宜昌柑橘的熟期结构应向早熟和晚熟两端延长,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温州蜜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没有被淘汰掉,说明了这个品种有市场竞争力。”邓秀新指出,宜昌温州蜜柑产区的重点是提升品质,要通过推行延迟采收、“双减”绿色栽培、交替结果、高品质集成栽培、采后现代分级等技术把柑橘的优异品质、差异化品质发掘出来,实现优质优价。要大力推进设施栽培,要学习日本让20%的设施栽培挣了产业80%的钱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动采后红外分级生产线的建设,确保同级果品品质稳定。不论是品种结构调整,还是品质提升,都要注重市场开发,整个柑橘产业要形成适度短缺、市场隔断,保证种植者效益。注重品牌发展,集中打造品牌。要把重点放在柑橘下树后的增值上,抓好采后处理、品牌销售、电商销售,打造精致农业,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柑橘全产业链发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