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成时代发展新趋势

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司长 王海东
来到宜昌的第一个晚上,我沿着滨江大道去散步。滨江大道很有特点,除了宽阔的机动车道,还有骑车用的自行车道和供行人锻炼健身的绿道,非常干净平整。绿道旁边是绿化带,园林绿化非常好。江对面可以望得到山,生态环境也很好。我走路的时候,看到看到旁边的柚子树上结着丰硕的果实,无人采摘,让我感到宜昌人真的很文明,宜昌的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果然名不虚传。就因为这样一条路,一次行走,让我爱上了宜昌。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宜昌山水优美、资源丰富,发展康养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3个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的老年人1.5个亿,占总人口的10.8%。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快、程度深的特点。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全国有1.5亿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占老年人总数的70%以上。而且,全国还有4000万失能老人,1200万完全失能老人。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发展康养产业。
为此,卫计委、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老龄办和中医药局在2015年11月份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随后,各省都出台了医养结合具体实施意见,并在全国确立了90个医养结合试点市。
医养结合机构在全国有5800多家,床位120多万张,养老机构签约服务7600多对。医养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主要因为养老机构开设诊所;医疗机构发展养老业;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到社区,到今年底,家庭医生签约率要达到30%以上;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与老年人签约,医院主动到养老机构给老人体检、巡诊,老人有急病重病马上走绿色通道。同时,还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医养结合机构。2016年下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就是为了鼓励社会力量、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尽快投入到医养结合产业之中。
目前存在的困难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医养结合机构没有医保资质,这需要与人社部门联系,一旦符合条件,立即取得医保资质;二是还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护理保险机制,目前,人社部门已经在全国15个城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试验工作;三是缺乏影响,现在拥有养老证书和医疗证书的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十分有限,这需要各部门一起努力,为民营企业、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产业创造条件。
“三养三宜” 发展宜昌康养产业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 蔡家成
在国家进入“十三五”,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健康产业大会,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已经从解决人民温饱进入到满足人民康乐、幸福的新阶段,中国人的生活也随之步入了历史的新阶段。
旅游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旅游位列健康产业第三位,紧随医疗健康、体育产业之后;在最新发布的促进健康消费的文件中,旅游名列此项“幸福产业”的第一位。这个排名,与旅游的功能密不可分。古代称“上医医心,中医医身,下医医病”,旅游不仅有养生的功能,更能让身心放松,愉悦精神,发挥养心的功能。
健康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方面军。现代旅游,不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已经从最初的文化、自然类的观光向专项旅游、度假休闲转变,从满足猎奇心理向追求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幸福指数转变。目前,健康旅游与度假旅游结合度很高,但可能很快转向专项旅游。目前国家旅游局针对健康旅游开发了很多项目,比如会同各个相关部门,发布了13个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还比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的中医药旅游项目。中医药旅游是健康旅游中最具特色、资源、战略意义的健康旅游,更容易被接受。近期第一批中医药旅游建设的示范区将公布,国家旅游局还规划到2020年建成30个示范区、200个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50个示范区、500个示范基地。此外,国家旅游局还与体育、文化、林业、农业部门合作,围绕人民幸福健康的生活需要,从旅游消费入手,开发度假旅游、专项旅游项目。
宜昌发展康养产业,要从“三养三宜”入手。旅游是一种享受型、发展型的需要,康养产业更要以人为本,考虑游客的感受和需要。“三养”指的是养生、养心、养老。尤其是养老,已经进入新时代,目前家庭支撑养老的能力越来越弱,养老的需求水平却在不断提高,必须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宜昌具备很好的“三养”条件,可以发展康养产业。“三宜”指的是宜居、宜业,宜游,这意味着宜昌不仅要有适宜的自然、生态、气候环境,还要放眼全国、全球,完善配套服务,适应、满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人的需求。
康养产业需要加快发展、持续发展下去,那才是我们向往的健康、美满的生活图景。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大力支持宜昌康养产业发展

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 张桂平
这次来宜,有幸参加了宜昌康养环境考察活动。我们惊喜地看到,近年来宜昌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将康养产业作为换道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将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健康中国轨道。我认为,此举对于将宜昌打造成为全国康养产业旅游示范基地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共同观看了宜昌创建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的宣传片,听了周霁书记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宜昌近年来经济社会和康养产业发展有了认识和了解。可以说,眼前一亮,感觉焕然一新。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以长江为界,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地市前列。交通便利,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也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众多荣誉。自然、区位、交通等优势突出,是一片难得的康养产业发展沃土。
放眼当今中国,医疗企业改革、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为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为发展康养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预计未来,中国康养产业必将变成新的快速增长能级。
一方面,康养需求的有机增长,将为康养产业创业提供巨大机遇。另一方面,生态康养观念的形成,将推进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与健康养老相结合的康养产业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养老也将走进千家万户。
因此,全面构建康养产业发展新格局,是各级行政部门,各地康养产业经济实体的当务之急。未来,康养和养老产业必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生态创建和产业跨界整合的切入点,构建起健康养老新体系。
苏宁环球集团1987年创业至今,栉风沐雨、励精图治,目前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7位,已经成为集地产、商业、文化、农业、建筑、投资、健康旅游等多个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近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大文体、大健康、大金融。在健康养老板块,结合在健康产业的技术优势,打造了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并成立发展基金,投资健康产业。目前在国内已拥有三家连锁医疗机构,并与国外顶尖健的康产业集团合作,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医疗机构,今年更发起设立长寿健康保险机构,共同进入大健康时代。
我们将按照民革中央的要求,积极投身宜昌打造康养之城、智慧之城的建设之中。苏宁环球集团将秉承“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回馈社会”的理念,积极整合集团在地产、旅游、文化、健康、康养等领域的资源和力量,与社会各界一道,以踏实的作为、务实的步伐、精准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宜昌市康养产业及具体项目的关注、跟进、对接,切实促进宜昌康养产业发展,为宜昌打造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融合发展旅游与中医药产业

宜昌三峡人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濮建新
旅游产业是宜昌的支柱产业之一,需要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率和贡献力。
旅游业与中医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宜昌旅游转型升级的最优发展策略。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我们考虑利用地理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积极寻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三峡大学医学院等医科院校合作,围绕“可观赏、可感受、可学习、可体验、可购买、可交流”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从理论研究层面解决产品种植、研发、科普的问题,并寻求专业上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三峡药谷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园。
加强中医药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建设三峡药谷。
一是考虑以黄牛岩为核心,打造2万亩的百草园。此地海拔适宜、土质呈微酸性、土壤肥沃、保水性好,适宜种植中草药,可考虑以此为中药材种苗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二是以百草园为基础,以山水景观、园林景观、峡江景观为背景,以中医文化、养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为内涵,把乔、灌、花、草有机组合,建成错落有致、五彩缤纷、季相分明,兼顾中医知识传播功能的特色中药材景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群落——三峡药谷。
加强中医药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医药保健品产业。
我们将以保健酒、保健茶为抓手,在乐天溪工业园建设生产基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保健品,并转化为旅游商品。一是针对不同体质人群,研发系列药浴产品;二是根据不同人群,研发四季养生、保健酒、茶系列;三是研发药膳调味品系列、养生食品、休闲食品系列;四是针对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发病和常见病,开发安全、高效、用途广泛的健康调理配方;五是针对失眠、颈椎病、抑郁症等开发药枕、香囊等旅游纪念品;六是针对女性和老年游客,开发系列中草药美容、美体和抗衰老产品;七是在传承传统中草药炮制技艺的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草药深加工产品,开发系列中医药高端天然保健品。适时创建国家级中医药研发中心。
加强中医药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打造中国药浴之都。
我们计划以药浴养生体验为抓手,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一是在三斗坪、乐天溪、太平溪分别建设各具特色的康养旅游区,二是在宾馆、酒店、民宿客栈引入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主题,开展中医文化普及、体验及中医特色服务;三是开办药膳餐厅,开发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药膳食谱系列,让游客在欣赏三峡美景、品尝三峡美味的同时健身美体;四是利用传统中医技艺如针、灸、砭、按摩、熨帖、敷药等开展美容、美体、防病治病等体验服务。在此基础上以中医药绿色景观为基底,以峡江文化、中医文化、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养生休闲为核心功能,以生态休闲和运动康体为重要支撑,打造休闲经济模式下集观光游憩、休闲养生、运动康体和生态人居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养生基地和全国知名的“结伴”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目的地。(记者 王莹 杨婧 张思路 整理 记者 严晓冬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