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杜勇 通讯员黄翔 邹枫 文巨澜 张慧 实习生马佳雯
“营转非”、没有道路运输证的客车,成了员工上下班的通勤车……这样的“黑车”,你敢坐吗?
14日,在城区西湖路上,3辆涉嫌非法营运的客车载着员工上班时,被运管执法人员和交警逮个正着。

拐进岔路的中巴车被执法人员控制。 记者杜勇 摄
一大早逮住3辆“黑车”
14日6时,记者随市运管局三峡坝区分局、葛洲坝交警大队执法人员前往城区西湖路。
7时25分,一辆牌照为鄂AH5***的中巴车,驶到某企业大门附近停下,车上乘客陆续进入该企业,执法人员上前将该车及司机控制。司机出示的行驶证上,标明有“营转非”字样,车上乘客告诉记者,他们是该公司员工,近期一直乘坐这辆车上下班。
就在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时,7时29分,一辆牌照为鄂ALS***的中巴车远远驶来,看到执法人员后,该车立即拐进离该企业不远的一条岔路。执法人员立即前往将其控制,检查发现该车属“非营运”性质车辆,车上的乘客也进入了该企业。中巴车司机表示,他受雇于某公司,其他均不知情。“根据企业的规模分析,通勤车应该不止两辆。”执法人员迅速将两辆中巴车扣留,清理完现场,继续蹲守。
7时45分,一辆牌照为鄂JA7***的大巴车驶到该企业大门口,乘客同样进入了该企业,车上乘客称,他们是从小溪塔上的车。司机出示的行驶证显示,这辆车也属“营转非”性质。
随后,运管执法人员将这3辆涉嫌非法营运的车辆暂扣。
“黑车”与执法人员捉迷藏
运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月初,有人举报称,西湖路某企业租来的通勤车可能是“黑车”,他们立即根据举报人提供的车牌展开调查,发现这辆武汉籍客车不仅没有道路运输证,还是“营转非”客车。
9月6日,运管部门迅速联合交警、安监部门到企业调查。
运管执法人员介绍,该企业称,他们在网上找到武汉某汽车服务公司,觉得价格合适,便签订长达一年的租车服务协议,“运管部门当场责令该企业选择有道路运输证的合法车辆,以消除安全隐患。”
此后,市运管局三峡坝区分局对此事持续关注,并暗中展开调查。调查的第二天,执法人员发现,给该企业提供通勤服务的车辆,变成了有道路运输证的客车。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种种迹象表明,这些通勤车又变成了没有道路运输证的“黑车”。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发现“黑车”请您立即举报
运管部门调查发现,两辆武汉牌照的车辆所有人为武汉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并没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黄冈牌照的客车属黄冈某单位,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已被注销。
18日,运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这3辆“黑车”的实际所有人均为武汉某汽车服务公司,正是他们与企业签订了租车服务协议,大客每趟收取200元,中巴每趟收取120元,司机是在宜昌聘请的。目前,该公司相关人员已到运管部门接受调查。下一步,将把调查结果通报给安监部门。
“营转非”、没有道路运输证的客车从事客运有什么危害?
运管部门介绍,“营转非”客车退出道路运输市场后,运管部门无法监管和掌握其车辆情况。营运车辆除交警部门要求的年检外,运管部门还会要求进行综合性能检测,驾驶员要取得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此外,运管部门要求营运车辆购买承运人责任险,运输中发生事故,乘客才会有保障,而此类险种,只针对营运车辆,“营转非”客车无法购买。公司如果没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就不会按运管部门要求,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演练等培训,驾驶员保障安全、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对‘营转非’客车从事营运,运管部门将坚决打击,并按相关规定严处。”运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市民发现“黑车”,请立即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