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产业扶贫如何发力——宜昌精准扶贫面对面心连心

来源:[ 湖北日报]   2017-10-10 09:46:18 作者:   选择字号:大

  上月,宜昌市举行农业产业扶贫暨金融扶贫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扶贫工作的主要领导、扶贫办主任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

  这些会议代表提前一天赶到夷陵区下堡坪乡大山深处的十八湾村,在农家住一晚。

  会议当天,数十名与会代表走访茶耳山万吨绿茶加工厂、九山村、蛟龙寺村、十八湾村和供销e家电商运营中心。

  通过住村体验,现场调研,与企业和农民互动交流,大家对产业扶贫的着力点有了更深认识。

  好日子要靠产业兴

  “与农民交心,扶贫的紧迫感更强了。”在十八湾村63岁的村民李德兴家住过一晚后,兴山县副县长余宏珊感慨。

  李德兴一家三口,有3亩地,经济收入微薄。精准扶贫实施以来,这里的大山劣势转化成旅游休闲优势。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旅游产业成形,游客不断。老李算账,超市年营业收入15万元、天麻收入2万元、茶叶卖了2万多元。“现在日子好,就怕产业得感冒。”李德兴吐露心声。

  姚迎久是枝江市副市长,他住在村民陈维刚家,晚上与老陈拉家常得知,他家有5亩地,靠种茶脱贫致富,每年卖茶叶收入10万多元。他说,精准扶贫以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鲜茶叶不愁卖,价格比以往高,收入很稳定。

  下堡坪乡远离城市,平均海拔800多米,有2.2万多人,森林覆盖率高达83%以上,生态优美,四季宜人。旅游产业和生态茶叶产业在这里搞得红红火火。依托这两大产业,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宜昌市副市长刘洪福说,要保证村民稳定致富,必须把有效的扶贫产业做实、做牢。

  增收要靠龙头带

  在下堡坪乡蛟龙寺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茶农由村民变成股民,从过去仅有1份收入,变成获得3份收入。

  2013年,湖北秀水天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家新按照“整村入社、土地入股、四六分红”的方式,在蛟龙寺村组建宜昌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高山云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开创“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茶叶变现金”的先河。入股后的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茶农,经营权归合作社,股份的40%按经营利润分红、60%按鲜叶交易量分红,贫困户获利有保障。

  他们还探索“三权分置”改革,将蛟龙寺村、十八湾村的2031亩集体地块,流转进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不仅可以分红,还可获得流转土地的租金、进社务工拿工资,人均收入以每年6000元以上的速度增长。

  目前,秀水天香产业扶贫网络已覆盖5个村1763户5765人。2015年,省级贫困村蛟龙寺村在夷陵区率先脱贫摘帽。

  金融短板尚需补

  湖北秀水天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力为何强?汪家新说,根本原因是茶叶产业从种到销有资金保障。三峡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1亿元授信,发展产业要花钱时,随时提款。

  对比样板,一些地方发现了差距。

  兴山县副县长余宏珊说,自己的短板是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力度不够,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2016年至今,该县只为700多贫困户贷款4000多万元。为何这么少?一说到贷款的事,多有畏难情绪,怕贷款后风险大,该签的字不敢签,担心追责。

  宜昌市要求,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目前,该市已落实产业扶贫资金8.59亿元。

  湖北日报记者 唐宜贵 通讯员 方素珍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