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羊角岩
今天是全国扶贫日,也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前一天,我和宜昌市歌舞剧团的演员们冒雨来到点军区安梓溪村参加村里的“扶贫日”活动,并奉献了一台约八十分钟的精准扶贫方言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而这是该剧排练初成并在市里参加第二届宜昌艺术节公演后,我们首次送戏下乡。之所以选择该村“首送”,是缘于该村“第一书记”李静波(由市财政局下派)的盛情邀请。我们主创团队今年5月份在下乡采风时,就曾把该村作为一个重要的采风点,因而结下了缘分。这次,村里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落成开张日,也选定在“扶贫日”,我们也便应邀进行了“首演”,算是送上了一份贺礼:一祝贺“扶贫日”,二祝贺新楼落成开张,三以文艺惠民的方式共迎十九大。
上午十点四十许,演出开始了,数百名干部群众也包括村里的在册贫困户一起观看了演出。作为这部话剧的编剧,我坐在人群中,心里不免忐忑,因为我们为精准扶贫所创作的话剧,合格不合格,好与坏,村里的干部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正如开餐馆,菜好吃不好吃,美食家有发言权,但是关键还是食客买不买账。我们的剧,能不能得到来自重点贫困村里的干部群众的喜爱,我心里没底,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喜欢,会不会还没等到演出结束观众早就跑光了?而我们的演出条件,是如此的简陋,舞美跟在市实验剧场演出相比,能带到村里的只有几座假山的景片;小剧场里的二百多只灯光,色彩斑斓,在村里露天条件下而且是白天,一盏也用不上……演出条件几乎是无法保证的,而且……天还下着小雨……
但是我十分欣喜地看到,干部群众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笑声不断,有时候笑得前仰后合,甚至笑得拿出纸巾擦拭泪水……他们完全进入了剧情之中。直到这时,我才放心了,重点贫困村干部群众的泪水是献给我们的珍珠,他们的笑声是颁发给我们的金杯。
回顾这个作品从去年8月份启动采风,到今年9月19日下午在市歌舞团实验剧场首演,整整用了一年时间。这是我的第一个搬上专业舞台的剧作。今天之前,我从未就此发声,因为我在等待着、虚心听取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的声音。艺术生产是残酷的,搞砸了的情况比比皆是,自以为是而群众不买账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今天,我才稍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这个作品为什么能受到群众如此欢迎?应该有不少值得总结之处,相信观众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作为编剧,我大致在此谈谈感受。该剧较为精准地牵住了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这个精准扶贫的“牛鼻子”,主题突出,目标清晰;该剧把解决思想脱贫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对于“方癞子”这一类懒汉给予了适度的批评;该剧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有不少矛盾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还因为各种爱恨情仇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精准扶贫是一项举国家之力的重大战役,本剧没有简单地传达轻而易举就能达成各项脱贫目标的信息,而是始终在面临矛盾、解决矛盾,传达了一种“精准扶贫在路上”的理念。这部作品连贯而流畅,演员演起来一气呵成,观众看得也是行云流水,再加上运用宜昌方言来表演,也使全市观众感到格外亲切。
这部剧作的妙处,相信还有不少,需要专家和读者们来进一步解读。当然,由于它是本人初次担任编剧的第一部作品,只能算是初试牛刀、投石问路之作,问题也肯定是不少的,比如主角“第一书记”章丽华形象略显单薄,个人内心冲突还显得不够充分,有些问题的解决略显简单化……总的来说,能得到安梓溪村干部群众的热情欢迎,对我已是莫大的安慰,也更是巨大的动力。今后,我们要借十九大的东风,再接再厉,聚精会神,奋力拼搏,为宜昌舞台奉献更多精品力作。
——写于2017年10月17日安梓溪村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