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国荣正在清理路面垃圾
原标题:
陈国荣:22年坚守只为扮靓城市
劳动者档案
姓名 陈国荣
年龄 52岁
岗位 环卫工
经历 从1996年起开始从事环卫工作
岗位感言 数十年如一日与垃圾为伍,汗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看着我们辛苦付出换来的干净整洁的街道,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与自豪。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为城市洁面,我们无怨无悔。
三峡商报讯(记者 杨春艳 通讯员 冉春玲)昨日,在绵绵细雨中,一个橘黄色的身影穿梭在城区西陵一路的人群中,弯腰捡垃圾。22年前,为了生计,陈国荣与丈夫从农村来到城市,扛起扫把,从此扫遍宜昌大街小巷。
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皮肤晒得黝黑,但她却为自己是一名环卫工而自豪。
起早摸黑
用汗水为城市“美容”
清晨五点,当城市还在熟睡中,陈国荣从闹钟声里醒来,赶紧穿衣起床,骑上电瓶车、带上扫把,6:30之前,她要赶到马路上去扫垃圾、来回巡查,当城市睁开双眼,她要给市民送上一份早安礼——一个干净整齐的街道。
陈国荣是十堰人,22年前,她和丈夫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进城务工。为了供养孩子读书,陈国荣扛起扫把,当上了一名环卫工。夏天,全身臭气熏天、浑身长满痱子,冬天,两手皲裂、脸颊冻得生疼,她始终扫把不离身,忍受市民的白眼、不解与唾骂。
“以前,为了多赚钱供孩子读书,我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陈国荣说,凌晨一点,她骑着自行车从夜明珠赶到东山大道果园一路段,埋头扫地直到早晨6:30,匆匆吃完早饭,然后去市委大院里打扫卫生,晚上又去一家卖场里拖地,直到晚上10点才能迷迷糊糊地回到家,倒头睡上两个多小时,然后起床继续扫地。
陈国荣告诉记者,虽然辛苦,但她觉得靠自己双手养家糊口,一家人生活幸福,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周末,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帮她扫地、捡垃圾、干脏活,女儿的一篇作文《我的妈妈是个环卫工》曾让她感动落泪,也让全校学生为之感动,从此坚定了她当一名环卫工的信念与决心。
盼人理解
市民鼓励让我倍感温暖
上午10时许,陈国荣在市三医院门口扫垃圾,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一抹黄特别显眼。“陈师傅,你好!”呼啸而过的自行车上,一位中年人与她热情地打招呼,她抬起头,望了望已经远去的背影,回应了一声,然后继续扫地。
“这是你朋友吗?”记者问道。
“这是附近社区里的一个居民,我也叫不出来名字。”陈国荣淡淡地说道。
以前,出于对工作的自卑心理,她从来不敢抬头,最怕在大街上遇见熟人。夜晚出来扫地,她都是全副武装,戴口罩和帽子,只露出两只眼睛。有一次,她在果园三路扫地,突然,有人从楼上丢下一袋垃圾,正好落在她的身边,她的委屈涌上心头。
“今年夏天,我在路上扫地,一个年轻的姑娘递给我一瓶矿泉说,天太热了,你喝吧!”陈国荣说,那时,一阵凉风掠过心头,炽热的太阳,仿佛不再那么热了。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瓶矿泉水、一块面包,让她内心暖意连连,她越来越热爱她的工作,越卑微,越光荣。
22年坚守
亲历城市文明发展
记者跟随环卫工人一同打扫卫生,持续的弯腰、吹风已让记者感受稍许的倦意,腰直不起来,而环卫工人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
从早上6:30到21:30,陈国荣从早到晚在路上来回巡逻、扫地,吃饭都要争分夺秒,与同事换着吃。“我很感激这个时代,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这让我越来越有干劲了。”陈国荣那饱经岁月风霜的脸上,装满了笑容。无论是与市民打招呼,还是与记者聊天,她总是面带微笑。
陈国荣说,如今,市民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以前,她每天要清扫几车垃圾,而现在,一天只能扫出一桶垃圾。地位的提高与市民的尊重刺激了她们的工作激情,尽管她家离单位不足5公里,可她整整快5个月没有回家,每晚都在单位安排的临时休息间里度过。
“从最初的苦闷到如今的热爱,我已经离不开环卫这个岗位了。”陈国荣说,如今,女儿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家庭财务情况有了很大好转,最开始要养家糊口,但干的时间长了,慢慢的到最后却是真正有感情了。
采访手记
22年的坚守,陈国荣从风华正茂到半百之年。一年四季,无论风吹雨打,还是雨雪风霜,街道上总有她勤劳的身影。她和她的同伴们挥舞着扫把,扫走污秽,带来洁净,为我们营造出一个爽心悦目的城市。为了城市的环境,为了维护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请我们每位市民爱护环境,少制造一些垃圾;当你看见劳作中的环卫工人时,请给他们一个微笑或一个赞许的目光,他们值得所有人尊敬。
(责编 董佳临 周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