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苏家河村党支部书记邓治芹带队进行安全巡查时,发现五组贫困户杨道发还住在一间特危土墙屋内,而新房早已建好。
巡查员李海洋汇报,10月19日就曾敦促其转移至新房内,但在20日及21日巡查中发现其并未转移又再次进行了敦促。听到这里,邓治芹立刻下车查看杨道发家的情况,只见老屋中墙缝瓦洞用薄膜盖着,床上单薄潮湿……回到村委会,邓治芹召开碰头会,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立即筹集资金购置了厚塑料膜和床上用品、过冬衣物。10月23日一早,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来到杨道发家中送物资,并帮助其搬入新房。
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苏家河村水、电、路、网等大型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杨道发家通过产业扶持一年蔬菜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但由于上有老母下有大学生,负担较重,两口子的生活质量并未真正提高。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这就要求我们对贫困户的情况要精准了解、精准帮扶,结好亲、常走动,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民生工程必须坚持稳定性、长期性、连续性原则。作为人民公仆,我们必须俯下身子,真正去了解掌握群众的日常点滴,及时解群众之困、排群众之难;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去贫困户家里转转,各帮扶责任人要常回“家”看看。
精准扶贫的点滴帮扶重在落实到位,再难啃的“硬骨头”,在一点一滴的帮扶下终会打破僵局,开出小康之“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苏家河村大学生扶贫村官 刘思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