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营商办企、创新创业迎来又一重大利好消息。
记者从宜昌市“多证合一”改革新闻发布会获悉,自11月15日起,宜昌版“多证合一”改革正式实施,我市20个部门的43项涉企登记备案事项将整合为办理一张营业执照。
此次整合,系目前全省整合力度最大的“多证合一”改革,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
整合43项证照
整合力度全省第一
8月1日起,全省实施“多证合一”改革,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相关意见,省政府准许各地进一步开展“多证合一”改革探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市政府于今年8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市“多证合一”改革。
由市工商局牵头,6个中省在宜、55个市直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迅速梳理整合,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协调,10月20日,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最终批准整合20个部门的43项涉企登记备案事项。
“我们对涉企证照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最终确定涉及20个部门43项整合事项,比全省的15个部门的27项整合事项分别增加5个和16项”,市工商局副局长蔡异新介绍。
据了解,这也是目前我省整合力度最大的市州“多证合一”方案,涉及市场主体资格的登记备案事项绝大部分已经纳入此次整合,只有少数部门的少数备案暂时没有纳入。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多证合一”实施动态管理,将针对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内的涉企证照事项保持动态梳理,确定进一步整合的证照事项,并适时向社会公布。
“减证”促进“简政”
改革推动事中事后监管
整合43项登记备案,办理营业执照时是否还要向工商部门一并提交这些登记备案事项的申报资料?
据了解,此次“多证合一”合并后,仍然只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窗发证”的工作模式,申办人只需按照整合模式办理现有的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分局副局长简隆建介绍:“办理‘多证合一’营业执照,除了对经营范围要求尽量规范、具体外,原则上只需要按照以前模式提交办理营业执照的相关资料,另外,实行‘多证合一’改革后,涉及整合事项的相关登记证和备案事项不再办理,企业直接凭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办理相关事务。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包括商业银行、中介机构等办理业务时,都不应再要求市场主体另外提交已整合事项的证照和备案证明等”。
工商部门将通过“湖北省‘多证合一’信息共享平台”和“湖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将市场主体数据共享交换至各登记备案部门,各个部门再依据共享数据实行事中事后监管。
此举,意味着“多证合一”将更多改变过去以审代管、以批代管,重审批、轻现场管理的行业管理办法,在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强化各部门事中事后监管职责。
解决“准入不准营”
“证照分离”或成改革重点
本次整合尽管整合内容丰富,为市场主体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整合并未包含行政许可类事项。
国家层面要求,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政许可类事项不予整合。
“多证合一”只以减少、整合非许可类的涉企登记、备案事项为主要方式,以信息共享为主要手段实现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对于行政许可类将实施“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取消、改为备案、申报承诺等方式,进一步实施改革,力争实现尽量让企业“一照走天下”。
同时,对通过“证照分离”改革后许可改为备案的,只要符合“多证合一”整合原则,还可继续按照“多证合一”标准和要求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做到“成熟一批、整合一批”,持续推进“多证合一”不断深化。(记者 田东明 熊东华 通讯员 熊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