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宜昌上千家民宿比照国标找感觉
今年以来,在乡村游火爆的同时,
民宿游也越来越热。
初步统计显示,宜昌民宿已有上千家,不少农家乐正转向民宿游,并已渐成时下旅游“爆款”。
11月21日,湖北省旅游委发布首批20家旅游民宿名单,宜昌四家民宿上榜。据悉,今年10月,国内首个涉及民宿的国家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正式生效,而湖北省也成为全国首个根据新颁布的国家旅游民宿评定规范开展旅游民宿评定的省份。业内认为,民宿评级有效填补了民宿行业管理上的空白,有助于引导民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民宿成乡村旅游爆款
到宜昌,不住宾馆和快捷
酒店,反而是在景区周边找一
家民宿住下,听鸟语花香,吃农家
饭菜,成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
在长阳龙舟坪镇,向王寨被刚
刚评为银宿级民宿。一汪小池,一丛
绿树,向王寨在大山中散发出别样韵
味。入住悬空而立、隐于绿叶中的木屋,满
眼芳草萋萋,仿佛能洗净一身疲劳。
向王寨负责人覃总告诉记者,民宿离长阳最著名的景区清江画廊仅10多分钟车程,到向王寨入住十分方便,而且民宿自身也是美景,有大片的玫瑰花盛开,十分浪漫。
毗邻三峡大坝的锦时客栈位于夷陵区三斗坪镇,也是宜昌最知名的民宿之一。老板高桢告诉记者,当初开民宿,不少乡亲们不理解,认为谁会放着坝区的星级宾馆不住,跑到三斗坪镇住民宿?但她坚持民宿发展大有可为。现在,锦时客栈每天都能接到游客预定,不少是回头客。
据《2016中国民宿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民宿已超过4万家。
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
市场需求快速催热了民宿业,民宿也从早先零星散居,发展到民宿群落、集群,甚至成为地方特色。如凤凰、杭州、成都等地,不少当地居民将原有的茶社、古楼改造成民宿,形成连片民宿带,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
在宜昌五峰,也有一处民宿集群村落——采花乡栗子坪村。栗子坪寨依山而建,村落居民有序地排列在山脚,如今村民们把房屋改造成民宿,供游客住宿。一排排民宿整齐铺开,家家户户都可以住。村民为了让游客玩得满意,拿出了自家的腊肉,还当起导游告诉游客哪儿可登山、哪儿可探洞。
同样,在五峰长乐坪镇,数百家农家乐转型为民宿,还有村民建设了集避暑休闲、健康疗养、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农家庄园。当地还以民居改造为突破口,打造了土家特色一条街,每到节假日,来自武汉、荆门、荆州等地自驾车队停在长乐坪镇的街道上,游客住满了长乐坪镇的各个农家山庄,成为独特的风景。
新规促进民宿讲“民味儿”
在宜昌的上千家民宿中,有不少是由农家乐发展而来,主要集中在夷陵区、长阳、五峰等。
民宿与传统农家乐有何不同?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民宿指利用乡村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乡村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田园乡野生活的住宿休闲场所。
按照新规,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涵盖小型旅游住宿的设施都可以称为民宿,而传统的农家乐想要往民宿发展,首先需要增添相应住宿设施。但仅仅增添几张床位远无法达到要求,根据新国标,民宿周围应有较好自然生态环境,或有多处体验方便的地方风物,换言之,要有民味儿。
以往,宜昌许多农家乐就开在路边,如某景区的必经之路上。根据新国标,这样的农家乐即使转型为民宿,也难以达到标准。要成为优质民宿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在特色上做文章。
在距离三峡大坝仅几分钟车程的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一家名为“三峡艾”的主题民宿证实了这一点。走进“三峡艾”民宿,可以闻到浓郁的艾草香,可以看到绣娘们亲手绣的三峡美景,还可以吃到艾草特色美食。
“立足本地可以做的文章还有很多,‘三峡艾’就是想做出本地民味儿。”谢蓉说。
个性发展不能丢掉服务
同时,新规针对住宿也提出了标准,如饮食卫生,食材绿色、消毒杀菌严格操作等。这一标准被业内认为粗犷发展的民宿业即将迎来洗牌,部分无竞争力的民宿面临考验。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也认为,虽然业界一直强调个性化是民宿的灵魂,但产品与服务趋同现象已经在悄悄蔓延。张晓军说,野蛮生长不能带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无序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民宿会越来越规范。
根据新国标,湖北省旅游委评定夷陵区三峡富裕山民宿、长阳香花岭民宿成为首批金宿级民宿,长阳向王寨民宿、兴山县昭君别院民宿成为首批银宿级民宿。省旅游委认为,获评的四家民宿既有鲜明的特色,又能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达到了业界标准。
据悉,下一步湖北将对全省旅游民宿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摸底与调研,结合湖北实际制定更为具体详细的“湖北旅游民宿”评定标准与管理细则,引导湖北旅游民宿建设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将针对旅游民宿项目,出台政策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