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宜昌社会治理智能化
三峡晚报讯 (记者张元媛 通讯员陈晓君)网格员“包片管理”,网格化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11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了宜昌社会治理智能化举措。
宜昌依托智能设备和互动平台,探索运用单元格管理路径,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傅阿姨在家不?我来送您的体检报告。”11月6日下午,在宜昌高新区南苑街办苏家榜社区,网格员钟秀红敲响了独居老人傅淑君家的门。
69岁的傅淑君家住5楼,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风湿病,行动不便,4年来钟秀红多次上门帮她办事。
刚下楼,钟秀红又被正围坐在院子里聊天的居民们拉住了。
这是苏家榜社区的一个杂居小区,原本两栋楼间有个垃圾屋,住户经常从楼上往下丢垃圾,弄得小区恶臭扑鼻。钟秀红多方沟通,请相关单位移走垃圾屋,换上每天清理的垃圾桶。如今,这个老旧小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在宜昌,像钟秀红这样每天奔走在自己的网格管理区域内,提供服务、化解纠纷的网格员有1.1万个。宜昌城区以300至500居民户为单元,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全市城乡共划分网格1.1万个,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
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中,网格员负责公安、综治、人社、民政、计生、城管、食品安全等七项信息采集工作,以及网格内综合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力量。
在钟秀红看来,因为有网格员的“包片管理”,网格化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使政府提供的每项公共服务都能让群众享受到。“网格员既是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员、居民的服务员,也是综治工作的志愿者。”钟秀红说,宜昌提出“让数据多跑路、让网格员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寓管理于服务,妥善解决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小纠纷、小案件、小隐患、小问题、小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