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 金计
作为湖北旅游的核心板块之一,宜昌旅游的动作令人关注。
记者昨悉,宜昌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全市旅游发展大计全盘托出。
规划提出,要将宜昌建成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休闲度假特色地和鄂西乡村旅游首选地,强化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地位,加快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湖北旅游重要的发展极。
1
旅游布局“一核三带六区”
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宜昌要创建“2大城市旅游品牌”,即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同时,新增“2大核心吸引物”,即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级旅游休闲区、1个国家5A旅游景区。
此外,要实施“9大夯基工程”,即宜昌三峡国际旅游度假区、宜昌三峡游轮中心、宜昌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三峡香溪国际旅游休闲区、宜昌清江康养旅游试验区、宜昌旅游文化创意基地、宜昌体育休闲公园、宜昌旅游商品产销基地、宜昌餐饮体验园区建设等工程。
这也是“十三五”期间宜昌旅游的核心支撑所在。
宜昌将按照“一核三带六区”的总体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加快建设千亿旅游产业。
一核,即宜昌城区和宜昌三峡旅游新区作为区域旅游发展核。
三带,即以长江三峡为主,清江流域、沮漳河流域为辅的三条旅游经济带。
六区,即着力建设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昭君故里文化旅游区、嫘祖故里文化旅游区、三国文化体验旅游区、清江风情康养旅游区、五峰生态休闲旅游区等既相互关联又错位竞争的六大全域旅游发展区。
2
旅游产品迈向“复合型”
规划提出,宜昌要推进“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供给侧创新开发,着力构建复合型产品体系。
——在观光旅游精致化方面。将构建城市绿道体系,增设滨水观景台,开发夜游线路,水陆并举、空地一体,创新都市主题观光游;建好仿古街区和文博院馆,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利用土家民俗风情和特色乡村景观,开发创意农业观光产品;强化江水雾景、日出日落、月相星空等景观吸引力,依托水利工程及特色交通景观,提升现代工程观光看点。
——在休闲度假品质化方面。重点发展山水度假、城市度假和乡村度假三类休闲度假产品,构建健康养生、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生态休闲、农事体验五大休闲度假体验,打造中国休闲度假特色地。
——在专项旅游特色化方面。将挖掘三峡游轮会议市场,通过异地联合办会、办展,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推出一批研学旅游产品和线路,创建全国研学旅游基地;推进休闲美食街区、休闲购物街区、旅游夜市建设;依托域内特色资源开发亲子旅游、婚恋旅游、名人朝拜祭拜旅游及宗教朝觐旅游等;鼓励发展户外徒步、登山、骑行、溪降、滑翔伞、低空旅游等深度体验项目。
3
投资千亿建设重点项目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推进平湖半岛旅游综合开发、西陵峡景区整体开发、长江三峡游轮中心及枢纽港站、三峡大坝旅游休闲度假区、三峡大坝周边配套旅游开发、都市休闲旅游开发、晓峰-百里荒旅游区综合开发、屈原故里文化生态旅游区综合开发、三峡香溪河国际休闲旅游区、嫘祖故里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清江康养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五峰柴埠溪-后河旅游综合开发、当阳关公-玉泉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枝江乡村休闲旅游综合开发、宜昌智慧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总投资1061亿元。
在建设这15大重点项目的同时,宜昌将谋划建好“696”精品旅游区,即三峡旅游新区(两坝两岛一峡)等6个国际旅游区、西陵峡等9个国内旅游度假区和远安等6个乡村旅游休闲区。
规划提出,要凸显区域特色,创新商业模式,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到宜昌来,在宜昌境内形成日均5000人次的度假接待规模,同时形成接待接待规模达10万人次的周末游市场容量。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提出,要实现旅游通道建设一体化。
抢抓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机遇,力争把三峡机场建成区域性国际空港,拓展开通更多国际国内客源城市航线,推进通用航空旅游机场、直升机停机坪建设;加大游轮游艇码头整治和整合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宜昌三峡游轮中心;加速发展城际公交和水陆联运,开通主要旅游景点直通车;加快域内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干线二级以上柏油路通车运行。
要按照“环山滨水,连城串景”思路,打造24条旅游生态景观廊道,建设12个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
全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00座以上。
实现4A及以上景区4G无线网络全覆盖,景区酒店客栈wifi全覆盖。
延伸阅读
“十三五”期间宜昌旅游还要添“硬件”
根据规划,宜昌将支持三峡大瀑布景区创5A,支持清江方山、三峡九凤谷、金家湾生态露营公园等景区创4A,建成4A以上旅游景区20家以上。
到2020年,全市培育1-2家知名在线旅游企业,出境旅行社10家,“全国百强社”3-4家,5A级旅行社3-4家,4A级旅行社8-10家。
争取“十三五”末达到3-4家五星级酒店、12-15家四星级酒店,50家乡村酒店,建成一大批经济型酒店和民宿客栈。
力争2020年新增5艘豪华度假游轮,形成50艘观光游船游艇。
培育5家知名旅游商品企业,形成20-30个特色旅游商品品牌,进入“湖北礼道”特色产品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