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记者闫承敏)记者昨从市政府办获悉,宜昌市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全力支持三峡大学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到2020年,三峡大学综合实力要达到全国前150位;工程学、化学2个ESI学科进入前1%行列,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3个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或者前20%,机械工程、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20或者前30%;建设3-4个与宜昌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学科,建设与宜昌创新发展结合紧密的国家级实验室3个以上。
文件要求,对三峡大学的财政基本投入增量纳入市财政预算,以2013年市财政拨款为基数按每年不低于5%的幅度逐年增加。对于省级财政支持三峡大学建设的专项经费,宜昌市财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落实。通过科技专项、人才专项等资金渠道,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生物医药、地质灾害、生态水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协同创新实验室建设及高端人才引进。
围绕宜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千亿产业,加大学科规划及专业调整力度,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提升三峡大学在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环保、新材料、现代物流、教育、旅游、卫生等行业的服务能力。
将三峡大学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宜昌市整体发展战略,支持三峡大学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建设,重点支持石墨新材料、水电科学、磁电子、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特色研究院的建设。推进三峡大学与企业、政府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机构等创新平台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示范基地。
加大对三峡大学发明专利的奖励力度。支持和鼓励三峡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将三峡大学引进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纳入宜昌市人才引进计划,纳入全市人才申报范围。引进的杰出人才可以优先入住宜昌市人才公寓,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家属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享受宜昌市有关人才政策。
文件规定,将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原宜昌市卫生学校)的土地预留给三峡大学使用。积极支持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独立办学,在点军区科教城规划预留土地1000亩,支持科技学院建设新校区。按照景观校园、宁静校园、平安校园的目标,对大学路进行管理、规划和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