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热线
  新闻
专题
资讯
要闻
  房产
二手
楼盘
装修
  旅游
线路
景区
游记
  健康
两性
时尚
数码
 交易市场
 三峡特产
三峡论坛
便民电话
半山云庭
   新闻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资讯  |  专题报道

庞家湾:巧把土屋作“金屋”

来源:[ 三峡宜昌网-三峡日报]   2017-12-12 10:21:57 作者:   选择字号:大

  过去的数千年里,庞家湾和她的名字一道,被掩映在时光深处。

  直到近两年,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和全域旅游的春风过境,这个遗落远安深山的明珠方以新的姿态优雅出镜,成为诗画宜昌广袤大地上又一抹亮色。

  初识庞家湾,冬日雨后的新阳正透过百年古树枝头,投下一地的斑驳金黄。踩着铺满银杏和梧桐树叶的青石台阶逐级而上,柳暗花明处,20余栋翘角飞檐、青瓦白墙的古居交错而立,在远处山峦映衬下,如同一幅清雅的水墨画。

  在挂着大红灯笼的1号古居前,村支书薛明华正奔前忙后地招呼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他们讲述村庄的历史、故事和愿景。今年7月来,庞家湾古民居对外试营业,日渐热闹的村庄让他这个村干部变得更加忙碌,也更充实。

  “不看照片,怕是自己也想不起来过去的老屋长啥样。”说起庞家湾翻天覆地的变化, 眉梢溢满喜悦。这座在唐朝就已经存在的古村,前身由龙凤、金凤、姜家坪三个村演变而来。过去,由于地段偏远、交通不便,这里空有好光景却无人识得。

  近年来,随着全省绿色幸福村项目、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远安县农业发展项目的大力推进,得到一系列优厚政策和逾千万元资金支持的庞家湾有了发展的底气。他们决定依托乡村现有资源,在保留古村特色的基础上,打造精品民宿旅游区。

  这一设想,得到了多数盼着早日过上好日子的乡亲们的支持。他们纷纷拿出自己闲置的老屋,支援乡村建设。为了让改革更彻底、更专业,村里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请来高校的教授学者为村子设计指导,还广发“英雄帖”,吸引社会资源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

  经过一年建设,原汁原味又注入新鲜内涵的庞家湾在2016年夏天一露面,就吸引了无数向往田园居旅人们的目光。

  顺着薛明华的指引走近1号古居,门前院落宽敞,绿树成荫,原石堆砌的文化墙,老屋保留的斑驳外墙上,“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手书清晰如故,仿佛在对人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

  屋外有颜色,屋内更有“名堂”。步入古居内,刚刚还一副革命范儿十足的老房瞬间变身为现代休闲酒吧。金属原木结构的吧台、高大明亮的落地窗、复古皮质的高脚椅......处处设计感十足。后面是开阔的休憩庭院,抬眼即可见漫山遍野的银杏随风起舞,让人瞬间有了坐下来品茗畅叙,享受难得慢时光的念头。

  “样子变了,根不能丢。” 薛明华指着大厅里满墙的皮影戏剪纸和书籍向记者介绍,村里还将传统特色民俗文化产品——皮影戏传承了下来,不仅单独建设了文化展区宣传推介,还请来皮影戏的传承人,定期为游客现场表演。

  住古居、看皮影、品生活。如今,村内有20户这样的闲置古居经过巧手打造,已然成为乡旅休闲不可多得的好去处,更为村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0余平方米的2号古居是村里最大的主体建筑,如今已成为富有浓郁乡旅特色的民宿。

  “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人。”古居主人——88岁的韩承金和91岁的刘贤贞坐在新居门口晒着太阳,感叹现在村里的游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坦。二老除了白得一栋装修一新的房子,每年还有近3000元的租金收入。

  现如今,已有来自上海、武汉、荆州等地的5万余名游客体验了这一乡旅休闲新景。薛明华介绍,村里计划建设度假酒店和200亩桃花园,打造游客享受居旅慢生活的“世外桃源”。(记者 王莹 通讯员 黄奎 王美玲)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2 www.sanxia.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宜昌热线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11189号-2
免责声明:三峡宜昌热线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热线客服E-mail: webmaster*sanxia.net   三论客服E-mail: bbs*sanxia.net (发邮件*号请改成@)
关于我们 - 隐私权保护 - 信息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