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杂居自治小区嘉明花园的“领路人”,她雷厉风行、果断坚韧,为恢复小区“颜值”、维护业主利益而执着奔走。她叫王小萍,虽已退休,但依然头脑灵光、敢想敢做。
几番波折,成立“业委会”
“嘉明花园刚建时还是挺漂亮的,后来因无人管而逐渐衰败,小区停车越来越难,电线老化无人修,更可气的是,不少居民开始随意圈地,乱搭滥建成风。”作为最早搬进来的业主之一,王小萍对小区的这种变化痛心疾首。
到2009年,忍无可忍的王小萍坐不住了。她带领1、2、3栋楼的热心业主,组建小区环境自治小组。很快,停车问题解决了,可整体环境仍然堪忧。
去年6月,在石板溪社区的支持下,小区筹备业委会,建立QQ议事群,整个小区6栋住宅317户居民赞成,支持率过半,小区业委会成立,王小萍被推选为业委会主任。
业委会成立之后,她主持召开了两次居民代表协商会,并将关键事项协商成功,一是居民每户集资1000元用于小区改造;二是引进德嘉物业公司,按每平方米3角钱收取物业费,停车费每月100元;三是按交钱的先后顺序优先选择车位:四是对违建全部拆除。
民主协商,借力“议事群”
小区业主诉求多、历史遗留问题更多,如何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将所有业主拧成一股绳?王小萍逐渐摸索出一套心得。
“每当出现矛盾时,我们就用民主协商的办法来解决。”王小萍说,通过发动一批热心业主,先小议,再大议,达成统一。每次在做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先调查摸底、征求意见,找准重点,逐一击破。
在她组织召开的30多次民主协会中,居民的参会率从最开始的5%上升到99%,居民的支持率从60%上升到99%。其中上百人的议事大会她主持召开过3次。
“居民们投的钱一分钱也不能乱花,协商是最好的方法。”王小萍告诉记者,居民自掏腰包用于小区公共设施建设,这事儿还真不是靠一句“支持改造”就能轻松解决的。在业主们的齐心协力下,目前,除健身器材、路灯安装、电力改造、水压改造还没完成外,其它事项已改造好,小区环境大为改观。今年10月,小区内的棚户区完成拆除评估、测量,下一步,将原地改建小区文化广场。
贴钱贴力,小区“好颜值”
“朋友都说我是个苕,我既然受大家之托当了这个苕就要做出个样来。”王小萍笑着说,其实小区里比我有能力的人多的是,可是大部分人都不想惹这个麻烦。
从去年被大家推选为小区业委会主任后,小区改造期间,为了不耽误工期便于协商处理事务,半年里,她往返武汉和宜昌的车票就达100多张。从2010年第一次自治到2016年全覆盖大物业升级改造,7年里她从自家接出一根水管,为小区建设、绿化、卫生提供用水4万多吨,水费总计2万多元。
为促进小区良性发展,经过多次反复沟通,她代表业主在与物业公司签订了5年合同,用后3年提价部分弥补前两年的亏损。
“虽然业委会工作吃力不讨好,但我也要努力让这个杂居老小区找回曾经的美颜,让生活在这里的业主一如继往地享受美好生活。”王小萍坚定地说。(记者 张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