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金计
核心提示
“站在江南眺望江北,繁华都市映入眼帘,今后从江北回望江南,也一定要生态美景尽收眼底。”这是一幅点军区段长江岸坡生态治理完成后描绘的场景。
记者昨悉,备受关注的《宜昌城区(点军区段)长江岸坡生态治理工程》方案已编制完成,并在2017年12月下旬通过专家审查,本月初正式面向社会公示。
据了解,宜昌城区(点军区段)长江岸坡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拟安排三年共三个枯水期实施完成,水下工程施工避开中华鲟产卵繁殖期。一期项目将从葛洲坝坝下开始,直至夷陵长江大桥下红光港机厂节点。
江南长江岸坡亟待治理
在滨江公园休闲散步时,不时看看江对岸,青山连绵,风景如画,一直是宜昌市民最为惬意的享受之一。
位于江南的点军,历史悠久,人文深厚,且长期处于保护性开发状态,享有宜昌“后花园”的美誉。
特别是点军长江岸坡,呈现“一江、一坝、五桥、五山、九河、三片区”的现状,包括磨基山公园在内,是宜昌市民周末休闲的重要去处之一。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点军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存在的岸坡不稳定、水污染日趋严重、长江防汛道路不通达和公共活动空间缺少等问题也更加突出。
为适应宜昌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从2017年起,宜昌启动了对点军区长江岸坡进行包括防洪、截污、水保等建设内容在内的系统综合治理谋划工程,以期为点军区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宜昌实践。
根据方案,宜昌城区(点军区段)长江岸坡生态治理工程,由生态护岸工程,景观绿化工程,防汛道路工程,沿江截污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组成。通过这一工程,宜昌要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文韵的滨江风貌,生态自然廊道、文化遗产廊道、滨江景观界面、城市生活界面。
如何既要注意岸坡治理的完整性,又要统筹考虑市民休闲需求,把景观带通过步游道、观景平台等连成一线,方便市民观江景、赏桥景,这对设计方也提出了要求。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在实地调研这一项目时指出,“我们既要让长江岸线美如画,也要善于镶‘珍珠’,在重要节点上打造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丽景色,兼顾旅游功能,增添人文底蕴,充分彰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宜昌特色。”
打造21.5公里最美岸坡
根据方案,宜昌城区(点军区段)长江岸坡生态治理工程,起点位于长江右岸葛洲坝坝下,终点位于艾家镇荆门山,生态治理岸坡长度达到21.5公里。岸线布置尽量保持现状岸线走向,局部调整,归顺岸坡,根据岸线的不同地质情况,将岸线划分为十一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景观绿化工程上,总体景观绿廊分为四个功能区:城市形象段、森林公园段、生态保育段以及新城休闲段。
——城市形象段。该段从葛洲坝到至喜大桥,与宜昌中心城区隔江相望,也是点军区未来主要的城市建设区。该段将宜昌水电水利文化、山水文化融入江岸绿廊之中,展示城市魅力。视觉上体现山水交融的景观特色。功能上设计多种类型的游憩空间,丰富游览体验,该段有绿廊起点、内口河湿地、至喜大桥平台三处重要节点。
——森林公园段。该段由孝子岩起,至红光港机厂。以孝子岩森林公园为主体,恢复其生态环境,打造森林氧吧,为城市保留一块难得的体验自然、生态、清新与野趣的场所。港机厂通过种植樱花林,形成摄影基地。该段有卷桥河、港机厂樱花林两处重要节点。
——生态保育段,该段由港机厂起,至胭脂坝末端。这里是中华鲟活动产卵的主要区域,将其功能定位为生态恢复,设计以保护为主。将打造中华鲟主题科普绿道,并在谭艾路上划分自行车绿道,沿绿道设计小型休息平台。
——新城休闲段,该段由胭脂坝末端至柳林河。设计以体现自然风光为主要基调。岸坡基本维持原有形态,利用低矮的格宾挡墙稳定岸坡,形成层层台地的花田景观。坡脚采用抛石以防侵蚀,体现自然野趣。
沿线将建七大景观节点
根据设计方案,在长21.5公里的长江岸坡生态治理沿线,将建七大景观节点。
节点一:绿廊起点
该点位于葛洲坝下、是整个点军区段滨江绿廊的起点,将利用场地高低两个台地设计两处平台,之间以台阶相连。岸坡设计滨水步道,满足亲水功能。种植以银杏为基调树种,台地岸坡种植观赏草形成绿色条带。
节点二:官帽山孝子岩
将利用内口河湿地巧妙化解场地高差,利用官帽山下的自然低洼地形成滞蓄湿地、发挥雨洪调节功能同时展现以“水”为主题的序列景观。出水口处布置亲水平台,可观跌水。笔架山上,西侧布置自行车道,东侧布置木栈道及观景平台可供眺望休息。临江山脚处布置可淹的石板栈道,可在枯水季节进入江边。
节点三:至喜大桥段
这里在至喜大桥通车后形成点军区的形象门户。将利用台地种植解决高差,中间一层台地为运动休闲平台,设置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台地上种植大量杏花,形成杏花林,构成形象界面。标高较低处布置可淹石板栈道,在水位较低的情况下形成亲水活动空间。
节点四:卷桥河段
卷桥河出口,河口下方为原樱桃园码头所在地。卷桥河保留自然岸坡,卷桥河上设计一座步行桥,向北进入孝子岩,向南与磨基山绿道连接,沟通两大森林公园。
节点五:港机厂段樱花林
该段原为红光港机厂所在地,未来场地周边主要为文化设施用地。设计以保留岸边的自然状态为主,并结合现有樱花林,增加其种植面积,形成摄影基地。对不稳固的挡墙进行重新设计。
节点六:中华鲟主题绿道
该段场地狭窄、岸坡陡峭、为中华鲟产卵区,胭脂坝是疏花水柏枝保护区。
方案一是将谭艾路改造成单向行驶的市政路,一侧划分为自行车绿道。方案二是在内部划分自行车道的基础上,在谭艾路外侧架设一条独立的步行栈道。下游防汛道路按照绿道形式修建,形成连续的滨江绿道。绿道间隔300m左右设置观景平台。
节点七:艾家段
利用原来沙场的台地打造儿童活动乐园,并将原有码头改造为台地广场。保留原有自然岸坡的地形、油菜花田和林地,在此基础上增加地被花卉种类。以一条穿过山丘的通直观景平台,象征长江中上游分界线。
内口河湿地效果图港机厂段樱花林效果图谭艾路栈道
绿廊起点效果图至喜大桥段效果图卷桥河段效果图艾家段效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