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汪蕾
2012年末,本报发起了首届“助孩子温暖过冬”活动,把关注目光投向了在寒冷天气里依然苦苦求学的孩子们。
六年来的每一个冬天,我们的记者兵分数路,冒着雨雪先后深入夷陵区、五峰、长阳、宜都、远安、点军区的多所小学采访,发回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稿件,拍回一张张令人心疼的照片。
2013年1月10日,本报刊发报道《偏远学校里,有这样一群孩子需要温暖》:“在距离城区几十公里的一所山村学校,几百个孩子中,有将近半数冻着手脚上学,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脚、手、耳冻伤。”报道配发了冻疮的手和穿着单裤的照片特写,图文并茂,打动人心。报道发出第二天,夷陵区教育局紧急下拨10万元防冻专项经费,确保相关学校广大师生温暖过冬。报道所引起的社会反响由此可见一斑。
在历届暖冬活动中,为取得最佳效果,晚报记者还和福州商会、河北商会、金东方小学、中行三峡分行、北山超市等共同策划,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为更多的孩子募集了暖冬物资和捐款。
不仅如此,三峡晚报还整合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成宣传合力,让爱心市民和受助者沟通交流,将每个单位和个人的捐款用明细的方式公开刊登,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这次爱心援助的公正和权威,使报道高潮迭起,亮点不断,社会互动效果明显。
每一届的“助孩子温暖过冬”,是宜昌全城一次社会反响巨大的爱心捐助活动。这里既有个人捐款88万元的企业家,也有捐款30元的失业人员;既有89岁的老婆婆,也有年仅3岁的小朋友;既有身患癌症的女士,也有远在美国的留学生。
今年是宜昌市直机关工委、文明办、团市委和三峡晚报联合举办“暖冬行动”的第六个年头。六年来,先后筹集钱物近350万元,为4260多名贫困孩子送去了文具、书包、羽绒服、生活费和现金红包等,圆了他们的“新年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