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是值得致敬的重要节点,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崭新起点。
宜昌发展实践和市场主体感受,已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标定了方向: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持续激发和释放微观主体活力,着力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架桥铺路”。
“作用”“活力”和“环境”相伴相生,其中“活力”居核心地位。让三者同时发挥正向效力,必须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并以此撬动改革开放。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今年要聚焦“五为”: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创便利。具体而言,要坚持围绕改革堵点、痛点、难点和群众利益关切点,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全面实现“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全覆盖;推进审批事项标准化、审批流程规范化、审批程序自动化,让“网上办成为常态、网下办成为例外”。只要真正刀刃向内、改革到位了,我们就向依法依规的市场主体发出了鼓励支持的信号,向依靠劳动创业创新者亮起了扶持支持的绿灯。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发展。市场主体不活,发展就难起劲。试想,如果政府服务市场主体文件发了几撂,问题没有效解决几个,市场主体失落失望的背后,必然是政务服务拿差评、市场环境很受伤。实现一个“活”字,拼的是优质服务,是办事便捷。要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既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也能够倒逼改革。大开放,才能促进大发展。当前,宜昌面临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抓住便能推动新一轮发展,错失必将愧对历史和人民。作为宜昌“走出去”的先行者,人福、安琪等企业完全可能续写崭新传奇、扩大开放红利,要鼓励推动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为宜昌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宜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宜昌自贸片区尤其要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监管法治化推陈出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助推宜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让自贸区金字招牌发挥金子般的效益。
发展路上,总有羁绊束缚。改革开放,方能见招拆招。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用活用好了,宜昌发展的持久活力就会生动沛然。(三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