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枝江仙女镇横店小学的“小小发明家”们正在展示自己的航模。 (记者 黄春梅 摄)
本网讯(见习记者 李阳 张韬 通讯员 周琳 记者 黄春梅)3月24日至25日,市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节竞赛活动在宜昌一中新校区举行。来自200多所中小学校的1.2万名学生参加了车模、航模、魔方、电子制作、七巧板和机器人6大项目的角逐,大家在科技创新中收获快乐、放飞梦想。
同侪携手 力争上游
来自当阳市实验小学的参赛者们,参加了科技节魔方项目竞赛组的比赛。在比赛结束后,记者了解到,为了这次比赛,有些学生已经准备了一两年。除学校安排的每周五下午两节课的备赛训练外,大家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穿行在宜昌一中新校区的活动现场,正午的阳光很明媚,一如孩子们跃动着喜悦和兴奋的脸庞。虽然比赛结果还未出来,但大家的言谈举止,无不透露着自信和期待。在这不约而同的自信下,藏着的是大家相互鼓励、不懈努力的坚持与付出。
赛出快乐 拼出梦想
在七巧板个人赛的比赛现场,有一群从兴山县外国语小学远道而来的参赛者。7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比赛。记者从带队老师口中了解到,去年10月份,兴山县就举办了县里首届青少年科技节,表现优异、脱颖而出的参赛者被选拔出来,参加本次市科技节的竞赛。7名参赛选手中,有上届市科技节七巧板项目一等奖和二等奖得主,实力不俗。
在准备阶段,大家每天利用午休一小时,对照主办方指定的参考资料,一遍遍地把手中的七巧板拼了又拆、拆了又拼。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他们用双手为自己、也为所有对他们寄予希望的人拼出了明媚的笑靥。
独立准备 自信参赛
肖笛是来自宜昌市科技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他和同校的张性格、杨依竹同学合作参加了机器人竞赛大项中的过山车分项竞赛。
说起比赛前期的准备,3名同学表示,他们利用学校科技课时间制作模型并反复调试100多次,花费近3个月才最终完成了作品。
指导老师杨威自豪地表示:“准备期间,我只是起到了监督指导的作用,基本都是他们3个自己在制作和调试。因为比赛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过山车轨道的角度会产生变化,这需要他们在比赛中再次调试轨道,所以训练中我尽量不参与,让他们独立完成”。
也正是有了充足的准备,杨威老师和他的3名学生对比赛结果充满信心:“我们发挥非常好,已经没有遗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