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名编撰专家集中办公,分5个年段编辑,教材将循环使用
本网讯(记者黄春梅,通讯员张黎磊、潘连伟)4月13日,宜昌市地方教材《长在宜昌·生态好公民》编撰工作正式启动,由市教育局精心挑选的30多名教材编撰专家经过培训后,分6个组开展集中办公,商量方案,确定框架,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前期编撰工作。
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撰出宜昌特色的系列教材?市教育局局长覃照表示,《生态好公民》将作为宜昌市地方教材《长在宜昌》的单行本进行编撰和使用,分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5个年段编辑。“教材内容将借鉴夷陵区《生态小公民》和西陵区《生态好市民》两个读本,吸纳全市范围内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案例,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性。”
市环保局局长吴辉庆表示,将全力支持《长在宜昌·生态好公民》教材的编撰工作和课程实施,为编写组提供宜昌环保资料和国内环保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安排环保专家进学校进课堂授课和交流,主动向学生开放环保设施、设备。
讨论中,编写组专家们认为,幼儿园版将以绘本的形式呈现,注重幼儿环保习惯的养成;小学低年级版将更多用图片传授环保知识;小学高年级版则应图文并茂,强化学生的环保规则意识;初中版就应该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环保责任和义务;高中版就要注重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编写组中还专门设立了摄制组,分赴全市各地拍摄图片和视频,不仅用于教材,还将制作丰富多彩的主题资源包,在宜昌教育云平台分享,或以二维码的形式印在教材上,供师生和家长共同学习。教材还将设置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到农村,走进工厂和实验室,在体验中强化环保意识,学习环保技能。
“生态教材更要体现环保理念”,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温敬东说,《长在宜昌·生态好公民》教材定位为循环教材,每学年用完后由学校统一收回管理,再有序发放。生态文明课由专、兼职教师任教,今年暑期将对所有生态文明课教师进行统一培训。生态文明课程的开设情况和实际效果,将纳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年终考核内容。在学生层面,宜昌市还将在中考命题中增加生态环保方面的内容。
编写组专家、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成长研究中心主任马明贵说,《长在宜昌·生态好公民》教材编写组专家兼顾了各个学科,有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等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市教育局还将邀请环保系统的专家来授课交流,拓宽编撰视野,丰富教材内容。
据悉,此套地方教材将于7月底完成编写工作,8月付印,9月开学时发放到全市城乡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学生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