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黄彦乔 通讯员 杨明 陈永红)春天,是枝江最美的季节,桃花、樱花、油菜花竞相开放,渲染出多彩的画卷。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春天,田野乡间多了2000余名参与“民情大走访”的党员干部,他们听民声、访民情、排民忧、解民怨,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家访、田访、夜访,一双腿走遍全市9个镇(街道)11596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57户);一张表、一个本,标注出建档立卡贫困户,记录下群众有待解决的问题。
脱贫攻坚“模拟考”敲警钟
今年1月26日至31日,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委托第三方评估组对枝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扶贫成效考核,这被看作该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次“模拟考”。评估组随机抽取镇(村),对脱贫户、未脱贫户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竟然存在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责任不到位等8类问题。
“这就像一盆凉水浇透了我们、警醒了我们,破除了枝江是插花贫困地区,经济条件好、扶贫任务不重、脱贫攻坚做得还不错的自我感觉良好的麻痹思想。”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坦言。
一场自上而下的深刻反思,在枝江市全体党员干部中逐渐发酵。“归根结底就是作风不扎实、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市长丁庆荣表示。
脱贫攻坚慢不得,以考核为契机,枝江市于3月12日启动民情大走访活动。要求做到民情大收集、矛盾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作风大转变。“贫困群众不脱贫不收兵、村集体增收措施不落实不收兵、矛盾不化解不收兵、‘两委’班子不建强不收兵。”枝江20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
党员干部下乡“补课”转作风
在为期一个月的大走访中,该市实行“五天四夜”工作制,要求驻村单位主要负责人从周一到周五吃住在村,白天走访,晚上集中研判。
从大学校门到单位大门,很多年轻干部没有进过农家门,这次走访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补课”。
问安镇袁码头村,走访干部宋玲是一名正值哺乳期的年轻妈妈,孩子对奶粉过敏,本来可以申请不参加活动,但她实在舍不得放弃这样一个锻炼自己、了解民情的好机会。“我们在办公室待得时间长,对基层情况不熟悉,不接地气,做群众工作心里没底。”于是,她带着孩子下乡,婆婆不放心赶过来帮忙。走访归来,祖孙三代行走乡间,感动了很多村民。
七星台镇团委副书记黄玺入职仅8个月,他在民情日记中写道,“走访第一周我学会了很多枝江方言,听到了群众最真实的心声,这不仅是一次社情民意的收集,更是一次磨砺和充电。”
“对我们这些老同志来说,这不只是一次‘回炉淬火’。”该市民政局局长曹华介绍,他带队驻点在董市镇黄金村,每每听到群众说已经有日子没见过这么大的领导了就十分汗颜,“这说明我们离群众远了。”曹华表示,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这个“初心”不能丢,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多和他们拉拉家常,多问问他们的真实所需,就能接地气顺民意。
一把尺子化解10年积怨
不虚头巴脑打官腔,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凝聚民心。
“一把尺子化解了两家10年的积怨,这回我们是真服了”,3月22日,顾家店镇石半坡村彭传福、罗均红对该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说。原来,两家农田相邻,10年来,为田界、进田道路、农作物采光等争论不休,村干部多次上门调解未果。驻村工作队实地勘查后,初步确定了动员双方互换田块,彻底解决矛盾的办法。
通过两天苦口婆心的劝导,两农户均表示接受。为确保公平公正,驻村工作队员现场拉尺、计量和测算,确定了换田面积的边界。两农户当场签订换田协议,握手言和。至此,长达10年的积怨得以根本化解。
截至4月10日,第一阶段的走访已经结束,共收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稳定、乡风文明等问题线索4127条,已整改落实1245条。通过走访了解到,枝江还有2000多户住在危房中,3000多户无安全饮水,这是该市下一步即将办理的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