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备受社会资本关注,交流活动层出不穷

本网讯(记者 张婷婷 )4月28日下午,在高新区青岛路小学的足球操场上,一群阳光少年激情飞扬地奔跑在绿茵场上……他们不是真正的运动员,却一样享受着踢球的快乐。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足球赛,而是宜昌市高新区第四届中小学生足球比赛。这也只是宜昌校园足球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5万所,重点建设200个左右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要完成5万名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兼职教师的一轮培训。
国家将足球作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动足球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宜昌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如何?连日来,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青少年踢球场地增多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52所
宜昌市高新区第四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刚刚落幕。此次比赛共吸引了全市14所中小学的312名学生参赛。经过为期十天30场联赛,最终,市八中、青岛路小学、天问三所学校夺冠,而其中两所都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当然,还有不少学校以足球为特色,也带动了周边学校的发展。在西陵区足球基地挂牌活动中,常刘路小学校长梅菊告诉记者,“基地挂牌对我们周边学校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学校的孩子练球也有了新去处。”
“在推动校园足球的过程中,特色学校无疑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高新区教育系统体育教研员王未炜介绍说。
宜昌已有多少学校开展了足球运动呢?截至目前,宜昌共建成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2所,其中西陵区共有2所小学与3所中学,伍家岗区共有4所中学与2所小学,高新区2所,各个县市共有39所。
校园足球脚步受阻
资金、场地、观念或是主因
校园足球正如火如荼发展中。不过,受资金、场地、观念等因素影响,校园足球的脚步也遇到了不少的阻挡。
一位校园足球推广者曾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想安排足球教练为各个学校统一上大课,可是每个学校的体育课时间就很难统一。
其次,是场地问题,特别是老城区的学校受场地限制,很难达到特色学校的基本要求。“其实,老宜昌人都知道,西陵区是有足球传统的,夷陵广场以前就是一片足球场,曾吸引无数人在那里踢球。”盛地青训部部长刘老师向记者介绍道。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校园足球学校实行三年审核制。就在前不久,教育部下发通知通报一批不合格校园足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有 8 所被取消资格、29 所被责令限期整改。
越来越多的学生
享受到踢球带来的快乐
令人欣慰的是,也有社会资本开始关注校园足球。
4月29日早上9点,记者来到位于中南路东辰二号旁边的体育公园。在那里,记者看到了六片标准五人制足球场,以及在建的一片11人制足球场。
“国家提出校园足球,其目的也是想通过此类球类运动真正提升国民素质,特别是提升中国学生的对抗性。”该基地投资人陈韬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正全力打造校园足球全系统方案,力争为各学校搭建完善的校园足球发展平台。
为提升校园足球教学水平,各种交流活动层出不穷。4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体育名师教学功底与创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夷陵中学举行,来自全国的12位名师,带来了12堂特色课,其中不乏足球课。
“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是与文化学习同等重要的学习内容。发展校园足球,并不是为了培养出多少‘中国梅西’‘中国C罗’,而是为了练就学生的强健体魄,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育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集体合作意识,以及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业内人士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