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0日,全省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作风建设示范培训班在宜昌举办,来自全省各市州人社系统共132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学习、讨论座谈等形式近距离了解宜昌人社系统窗口建设和作风建设经验做法后,各地同仁纷纷点赞宜昌23℃人社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23℃理念为人社服务校准目标方向
“此次培训班,我们从始至终无时无刻不在享受和体验宜昌23°C人社服务的作风,并被它的魅力深深折服。”7月20日,襄阳市保康县人社局冯少华在全省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作风建设示范培训班微信群中发表感言。
去年,市人社系统创新开展“23℃人社服务”专项行动,征求群众意见,全面对标自查,全员公开承诺,动真碰硬整改,采取主体班、周夜学、业务培训、专题辅导等形式抓培训提能力,建立了服务大厅领导值班、周晨会、“135”服务承诺、“窗口无否决”等一系列改进作风的制度措施,今年还开展了服务重点企业专项活动,助推高质量发展。
正是因为“23℃人社服务”理念发韧于宜昌,前不久,时任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肖菊华亲自确定在宜昌举办全省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培训,并将此次培训班定位为“示范班”。
方法决定效率,“智慧人社”为人社服务插上信息翅膀
培训班期间,除课堂教学外,学员们还考察了市网格管理中心、市人社局经办服务大厅、秭归县人社服务大厅、夷陵区乐天溪镇及许家冲村人社服务窗口,进行实地参观教学。
近年来,宜昌市大力压缩经办流程,先后归并精简41个服务事项,减少办事环节248个,取消提交资料324份。将审批科室从局机关迁入经办大楼,社保窗口全面改革为综合柜员制,在自贸区设立了人社便民窗口。同时,智慧就业信息系统于去年成功上线,38项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实现零跑路或“最多跑一次”,智慧社保信息系统已于今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宜昌人社网上服务、掌上服务时代全面开启。
“宜昌市人社局把智慧人社建设作为提升高品质服务的重要路径,启动‘互联网+人社’项目,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武装经办能力,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惠及了400多万人民群众,真可谓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大投入。”武汉市人社局干部田中文在他近2000字的学习培训感受中对此深有感触。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为人社服务增强便民属性
近年来,宜昌市人社系统全面推行挂牌服务、导引服务、微笑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让服务更温暖。在加快推进人社服务新大楼建设的同时,对现有服务大厅、人社窗口进行改造优化,增设了综合导引、自助办理、等候休息等功能区域,配备了复印机、饮水机、充电桩、公共WIFI、休息座椅、共享雨伞、医药应急箱等便民设施,平整扩容停车场,提档升级卫生间,让环境更温馨。
时时处处体现“23℃人社服务”已经成为宜昌人社人的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在此次培训班的服务和保障上也是如此。
“当行业主管部门在要求我们优化服务的同时,宜昌市人社部门就在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为这次培训活动量身经营和打造,培训活动的圆满成功凝聚了你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此次培训班即将结束时,恩施州巴东县沿渡河镇人社中心干部刘修龙通过微信给宜昌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发来一封1000余字的感谢信,感谢宜昌市人社局以高品质的会务服务让他在培训班期间体验到了“工作以来幸福指数最高的一次活动享受”。(通讯员 刘宗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