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教育走进课堂。林贞蓉老师在指导学生在学习衍纸艺术。
8月初的田园都市鸦鹊岭,生机无限,绿意盈然。
“好山好水好地方,山青水秀好宜昌,环境美好靠大家,处处鲜花竞开放”在集镇夕阳红彩词坊,70来岁的易振英正带领一群老人在传唱她自己创作的彩词。
夕阳红彩词坊是夷陵区“最美女性”获得者周艳平创建的老年群,大多数为女性,平均年龄70.1岁。今年以来,她们不但创作了《习主席到宜昌》《宜昌是个好地方》等彩词,还将生态教育内容串入彩词,《生态教育大课堂》《十唱鸦鹊岭》等作品以句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在鸦鹊岭得以传唱推广。
据了解,鸦鹊岭夕阳红彩词坊,除每周一下午集中把创作的彩词套上“渔鼓”“大鼓”“快板”和“民间小调”练习说唱外,其余时间均为彩词创作交流。目前,已在群里发表了生态教育、国学礼貌、孝老爱亲等接地气、通俗易懂的正能量彩词1000余首,很多彩词已广为传唱和被网友点赞。
这是鸦鹊岭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让生态教育在乡村生根发芽的一个点滴。
其实,在生态教育方面,鸦鹊岭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生态小课堂”“乡村生态讲堂”等都是鸦鹊岭独具特色的生态教育品牌。
“要注意衍纸的色彩,你看,这只小鸟的眼睛中间部分就不能用红色……”
6月25日下午,在鸦鹊岭镇红土小学302班,记者看到一名女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当天课堂学习的内容正是生态主题《保护母亲河》,女老师正在教学生们用衍纸制作生态主题画作。
“每周都有一节生态课,三年级是每周五下午。”上课的女老师叫林贞蓉,是学校的艺术老师,她告诉记者,她所教的衍纸生态课是全市独有的课堂,最初来源于剪纸课堂,后来她在网上学会衍纸画的制作技巧,便在全校推广开来,目前学校1、2年级的学生学习剪纸,3—6年级学生才学衍纸画,全校36名老师,314名学生个个都会制作衍纸画。后来,她和老师们尝试将生态课堂与衍纸画课堂融合起来,在制作衍纸画时,将生态内容作为主要主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上月,他们制作的70多副反映生态的衍纸画作品被选送到全区展览。
与鸦鹊岭红土小学的衍纸生态艺术不同,镇中心初中则与区科协、环保局联系共建,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和志愿者到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环保酵素制作等知识讲座,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环保酵素,变废为宝。
鸦鹊岭还立足全域推广,让生态文明教育进村入户。
龙潭村在推进生态教育过程中,设立“擂台赛”,通过看稻场、看厨房、看杂屋、看阳沟、看卫生间的“五看”办法,就卫生环境、村风村貌等让村民一对一“打擂台”。
童畈村将生态建设条例编成“打油诗”,分发到每位村民。
生态教育的持续深入推进,给当地村民带来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的变迁。
“历经数年,绿树已成荫,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常青的自然景观和天然氧吧”。离休干部黄定虎触景生情,赞不绝口。
收篇手记
人类活动频繁、经济活动热络的地方相应带来的是污染风险的增多。 鸦鹊岭是夷陵区的人口大镇,也是夷陵区的产业大镇,化工、生猪两大产业带给鸦鹊岭镇强民富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治理的难题。点多、面广、涉及的群众多、要搬迁的企业多……生态治理,可谓千钧重担在肩,步步蹒跚多艰。
然而,鸦鹊岭党委政府没有选择逃避、退却,而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刮骨疗伤”,一边推进化工“清零”、猪场“挪库”,一边推进产业转型、动能转换。
全镇6.4万人正巧走生态发展与生态平衡之路,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环境中阔步走向富裕之路。
用党委书记刘宁的话:尽管步履阑珊,却定会坚持负重前行。
我们坚信,一个镇强、民富、天蓝、水清的田园都市一定不会遥远。(记者 黄善国 通讯员 周晓琴 张婧 黄定虎) |